近年来,越来越多华人子弟不愿投身公职,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这背后反映的,是赤裸裸的现实问题。

钱不够用,铁饭碗难撑生活

公务员职位虽被称为“铁饭碗”,薪资稳定、福利优渥,但仅限于特定专业领域,如教师或护士。这些职位起薪约4000令吉,还能享有年度加薪和升职制度。然而,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尤其是初入职场的菜鸟,月薪仅有1700令吉左右,加上津贴勉强突破2500令吉。

这样的收入,对一位年轻女性来说,买瓶化妆品、添件新衣裳、偶尔下馆子,就已经所剩无几了。更不用说应付生活必需品,很多人沦为月光族,甚至还得向父母求援。

想要更高薪水?那就得熬年头。熬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晋升领到更高薪资。可是,当你终于升职时,现实又如何?房价已经飙升。有地房产六七十万起步,公寓价格动辄五六十万。开发商还在网络上狂打广告,声称:“月供3500令吉,就能实现购房梦!”

那么问题来了,从月薪两千多到月供3500令吉,到底要熬多少年?就算政府每年加薪500令吉,房价却像脱缰野马般狂飙,等薪资跟上时,房价又已遥不可及。更别提日常生活开销、育儿费、教育费、孝亲费,甚至医药费,样样都在前头等着你。

现实残酷,年轻人被迫远走他乡

在这种生活压力下,许多华人子弟宁可选择私人领域,或干脆离乡背井,前往新加坡寻找机会。1对3.2的汇率差距,使在新加坡赚2000新元和在马来西亚赚2000令吉,形成天壤之别。于是,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告别家乡,去到那个陌生的国度打拼,忍受孤独,省吃俭用,只为几年后能衣锦还乡,买房买车。

刚过去的春节,走亲访友,大家聊起家里的孩子,不是已经在新加坡高就,就是准备过去发展。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令我深感黯然。

人才流失,国家该如何自处?

这些生力军,本应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却因薪资低、生活难以为继而远走他乡,把最具生产力的青春岁月卖给了邻国。等到被压榨殆尽、身体透支时,才回国享受由母国政府大力补贴的医疗照顾。这种“为他国添柴加火,回乡却成病骨”的讽刺景象,真叫人心痛。

改革迫在眉睫,重塑未来希望

若不正视问题、不进行体制性改革,我国迟早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国家必须打破陈旧框架,彻底改革公务员薪资结构及生活保障机制,才能留住人才。否则,年轻人只会继续用脚投票,把梦想托付给别国。

上一则新闻男子嗜奶茶饮炸物 免疫力狂降
下一侧新闻产后4个月又怀上双胞胎 新手妈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