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巫德古路住宅区后方的一片空地上,隐匿着一间简陋棚屋。这里住着40岁的江小梅、36岁的伴侣伊布努雷扎和他们年仅1岁的女儿。夫妻俩一年前来到这片土地,建起一间小屋。然而,几周前的一场疑似纵火事故,瞬间将他们所有的家当化为灰烬。

为了继续栖身,他们在烧毁的小屋旁重新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屋。整个棚屋由废弃物料拼凑而成——树干作柱、薄木块为顶,墙壁则由废弃帆布条和捡来的旧被子拼接而成。空间狭小简陋,完全无法抵御狂风暴雨。

艰难求生:无电无水的日子

在这片小树林中,江小梅一家不仅要面对蚊虫和蛇类,还要承受生活的艰辛。棚屋没有水电供应,他们只能去附近友人家取水,夜晚则靠微弱的手电筒照明。没有厨房,他们只能用柴火烧饭,偶尔伊布努雷扎也会打包食物回来。卫生条件更是恶劣,缺乏厕所设施,只能用便盆代替,事后再远处倾倒。

生计断绝:意外与失业的重压

江小梅与伊布努雷扎已共同生活三年多,虽然育有一女,但两人尚未领证结婚,女儿也没有出生证。伊布努雷扎曾是装修工人,住在老板提供的宿舍中。然而,工程完工后,老板返回西马,他便失去了工作和住所。更不幸的是,一场车祸让他的腿部严重受伤,从此无法胜任体力劳动。

失业后,走投无路的他只能靠拾荒维生,推着自己改装的小车四处捡拾废品,有时还会带着妻女一同外出寻找可回收物品。每日收入仅有几十令吉,勉强能维持三餐和女儿的奶粉开销。

志愿者的援手:为流浪家庭寻找希望

“落入凡间天使”志工团创办人罗如意了解到他们的困境后,与诗巫街友收容中心主任黄韵如及福利局官员前往探访,收集资料并协助安置。在劝说下,江小梅一家同意暂时入住街友收容中心。中心和福利局将继续提供帮助,包括办理身份证明和申请福利援助。

重建生活的希望

江小梅透露,女儿在恶劣环境中出生和成长,曾因病入院治疗。尽管艰难,她仍怀抱希望,期盼女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目前一家三口靠拾荒维生,收入微薄但能勉强度日。

诗巫街友收容中心主任黄韵如表示,中心将为伊布努雷扎提供资源回收工作,让他能获得一定收入,逐步走向自力更生。待他们有能力独立生活后,中心将协助他们重返社会,开启新生活。

上一则新闻亚航重磅宣布 8条航线将停飞
下一侧新闻国民登记局爆贪污 2嫌犯是“拿督斯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