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Live Science》报导,俄罗斯研究团队在巴彦布拉格(Bayanbulag)考古遗址中,分析了二十多具完整及部分残骸。这座堡垒由汉朝于公元前104年建立,位于长城以北,旨在抵御匈奴帝国入侵。
研究显示,大部分遗骸堆积在坑洞中央的一层,该坑原为黏土矿坑,后来被改作为临时集体墓穴。研究人员共确认了17颗头骨,全部为成年男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骸骨具有肢解、斩首或截肢的迹象,至少有两名男子在埋葬时仍保持跪姿。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员科瓦列夫(Alexey Kovalev)指出,肢解处决是最为耻辱的死刑方式,敌军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些人的灵魂永远无法转世。
研究团队对14具骨骸进行了古代DNA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人的基因特征更接近今日汉族及华北居民,而非匈奴或古西伯利亚人。
此外,同位素锶(Strontium)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人并非巴彦布拉格当地居民,而是来自其他地区,推测为参与战斗的汉军士兵。
汉匈战争自公元前133年至公元89年,历时两个世纪,双方在蒙古高原上爆发多次战役。为抵御匈奴入侵,北方汉人修筑防御工事,部分后来成为万里长城的一部分。然而,这是首次对遭敌军杀害并由战友埋葬的汉军士兵墓穴进行研究。
科瓦列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肢解的手脚、头颅及残骸都被收集起来妥善埋葬。根据中国传统信仰,亡者必须完整入土,战友们的举动显示,他们希望这些士兵在来世能得以安息。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完整下葬。有一名士兵遭到斩首,至今头颅仍未寻获,推测可能被匈奴军队带走,作为战胜汉军的战利品。至于究竟是谁杀害了这些汉军士兵,目前仍只能依据情境进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