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近年在恢复《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MA63)下的建国权益方面持续取得突破,逐步确立自身作为“马来西亚创邦之一”的宪制地位,不仅在象征层面获得肯定,更在能源、自治权等关键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朝向一个更自主、更平等的联邦关系稳步前行。
邦地位回归:宪法修正掀开新篇章
2021年,马来西亚国会一致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恢复砂拉越与沙巴的“邦”地位,结束自1976年以来的“州属化”标签。这项修正被砂拉越总理形容为“超越象征意义的胜利”,是迈向全面制度自治的重要起点,重新确立了两地作为马来西亚联邦创始伙伴的法定地位。
自治谈判:从象征走向实权
修宪之后,砂拉越政府加速与联邦政府的磋商进程,致力收回教育、卫生、地方治理等领域的管理权。副首长拿督阿旺腾指出,这一系列权力回收并非争取特权,而是MA63与联邦宪法中明文保障的“合法权益”,其目标是重建更合理的权责结构,打造真正联邦式的治理模式。
能源主权:Petros协定为结构性突破
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成果,是砂拉越在能源主权上的重大进展。2024年,砂能源公司(Petros)与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签署天然气资源分发协议,使砂拉越在本地天然气市场的决策权大幅提升,并确保能源收益优先回流本地。此举被外界誉为砂拉越在资源谈判上的“结构性突破”,为其他权益的争取树立标杆。
九项权益恢复,路线明确稳健
根据砂政府2024年7月的公布,截至目前已有九项MA63相关权益完成恢复,涵盖资源管理、行政权力、官方语言使用、教育参与等领域。尽管包括税收分配机制、国会三分之一议席比例等核心议题仍在磋商中,整体进展展现了砂拉越以“理性但坚定”的方式,积极重塑其在联邦体系中的定位。
重申立场:追求对等,不是分离
砂拉越领导层屡次强调,恢复建国权益并非走向分离主义,而是根据1963年原始协议精神,要求一个公平、对等、可持续的联邦结构。这一立场也逐渐获得砂拉越人民的广泛认同,成为当前政治共识与发展议程的核心之一。
制度实践中的“联邦试金石”
随着各项自治机制逐步落实,砂拉越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区域治理能力,也成为检验马来西亚联邦制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透过宪法修正、资源谈判、机构重整等具体行动,砂拉越正稳步迈向“重获建国初衷”的历史进程,不仅恢复应有地位,更在引领全国走向真正联邦化的现代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