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当前面临的不只是偶发的气候异常,而是一场愈演愈烈的气候灾难。酷热高温、暴雨突袭、水灾泛滥、雷暴失序等现象,如今早已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不断累积的“新常态”。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KM)气候变迁研究所高级讲师瑞奇博士警告,气候变迁早已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当下亟待应对的国家危机。
温室气体主导全球暖化,人类活动是幕后黑手
瑞奇指出,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的罪魁祸首,是温室气体(GHG)在大气中的急剧累积。其中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一氧化二氮(N₂O),它们在空气中吸收热量,使地球形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气中停留长达100至1000年,甲烷的温室效应更在短时间内强达84倍,而氯氟烃则具备破坏臭氧层的致命能力,残留期更可达百年。”
这些气体主要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煤炭排放占比高达30%至40%)、工业污染、交通运输排放和森林砍伐。“不仅排放碳,还削弱了地球原有的碳汇系统。”瑞奇补充,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突破420 ppm,远超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为人类历史最高。
大马升温迅猛:40年内飙升至1.2°C
马来西亚的平均地表温度在1969年至2009年之间已上升0.6°C至1.2°C。根据预测,若再无有力缓解行动,到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1.5°C至2.0°C。
“我们不只是要减少碳排放,更要全面提升国家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若全球能透过《蒙特娄议定书》遏止臭氧层破坏,就说明我们也能团结减缓气候危机。”
极端天气频现:人类活动是直接推手
瑞奇强调,科学证据已表明全球八成以上极端天气事件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自然气候变迁》等权威期刊和联合国气候专门小组(IPCC)报告都已证实,从热浪、水灾、旱灾到台风等灾害,其频率与强度已呈上升趋势,背后原因正是人类持续性破坏自然平衡。
“在马来西亚与其他亚洲国家,最明显的就是热浪频发、暴雨频率升高。城市因开发过度失去绿色空间,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中暑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攀升。”
此外,温暖的大气层可容纳更多水汽,一旦释放,便造成倾盆暴雨。“不幸的是,我国城市基础建设普遍不足以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强降雨,结果就是灾难性水灾频仍。”
季节错乱:北半球冬雪退缩,森林火灾频发
即便处在冬季,北半球积雪量正大幅减少,这反映的是季节更替已被打乱。瑞奇指出,当气温持续突破1.5°C大关,不少地区将失去原有的春、夏、秋、冬节奏,迎来无雪冬季、延长夏季和早春反常等气候混乱,进而引发森林火灾、农作物歉收等连锁反应。
“如今人类已成为气候变迁的主角,不再是背景板。如果我们不马上改写剧本,最终只会成为灾难的受害者。”
我们不能再等
气候危机不再只是环境议题,而是经济、医疗、粮食与社会安稳的全方位挑战。瑞奇呼吁,马来西亚政府和全民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强化气候韧性建设、减少碳排放、改革能源结构、恢复生态系统,并推动全国环境教育。
“现在采取行动,还来得及。但若继续袖手旁观,我们将为这场人为灾难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