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26倒安华集会”前夕,首相安华突访北马核心地带——亚罗士打,这里既是“倒安华”声势最旺之处,也是前首相马哈迪的政治根基。安华此行是否纯属公务安排,抑或是一场低调但精准的政治反击?其布局和节奏不言自明。
亚罗士打不仅是马哈迪的故乡,也是近年来“绿潮”盘根错节的重镇。就在不久前,“政治家使命”万人集会在此举行,马哈迪、哈迪阿旺与慕尤丁三位政坛重量级人物同台疾呼倒安华,将吉打甚至整个北马的政治氛围推向高潮。
而在集会前两日,安华亲临亚罗士打展开一系列行程,包括主持全国禁毒日开幕礼、巡视农业项目以及召集三州公正党领袖闭门会议。表面看是例行公务,实际上却对准了倒安华阵营的多个战场核心:舆论、选民与基层组织。
尤其是在吉打尤崙视察“两年五季稻作”项目的安排,显然不只是农业关注,更是策略性出击。稻农与基层选民构成伊斯兰党基本盘,而安华则以农民福祉为切入点,试图瓦解对手根基。同时,他也宣布多项亲民政策,如RON95汽油降价至1.99令吉、发放百令吉援助金、十条大道冻结涨价及增设公共假期等,精准回应倒安华阵营长期所宣传的“民生无感”。
此举不仅缓解民间不满,也打破“安华无作为”的叙事。从政策力度到时间点的选择,几乎全面对应倒安华集会的宣传点,可视为一场“无声胜有声”的布局。
此外,安华此行从槟城启动、至吉打推进、再向玻璃市延伸,全线发动党务组织会谈,显示执政阵营并未被动防守,而是主动整军备战。特别是在集会前夕凝聚党内士气,也传递出执政联盟团结应战、不会坐以待毙的强烈信号。
安华没有与倒安华三老正面交锋,却用一系列政策与民意工程切入同一战场。他的回应不靠嘶喊,而靠实干。他的策略并非反驳对方,而是以全面治理与精准动员“绕开锋芒,直击核心”。
此役是舆论与现实的交锋,是口号与政绩的对峙。倒安华阵营靠的是群众情绪,安华回敬的是民生实利。人民要选哪一边,将取决于谁更能稳定政局、回应需求、兑现承诺。726集会只是引爆点,更长远的战役,早已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