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来西亚正面临一股令人忧虑的新趋势:越来越多年轻人,尤其是未满20岁的群体,开始出现早期听力衰退的征兆。这种现象的背后,与现代人对数码娱乐的高度依赖密不可分——长时间佩戴耳机、高分贝听音乐、沉迷电子游戏,以及日复一日接触各类数码内容,正悄然侵蚀年轻一代的听力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马来西亚约有6.6%的儿童(年龄介于3至12岁)正经历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与此同时,13至17岁的青少年群体中,也有3.5%面临类似困扰。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耳鼻喉科专家拉米扎医生在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访问时指出,过去十年间,因非老年因素导致的“早发性听力丧失”病例明显上升,越来越多青少年被带往医院或诊所接受听力检测,这种趋势已成为医疗界的警讯。
“这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大马亦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发出警告,指出过度暴露于高分贝娱乐性噪音的年轻人,其听力正面临长期损害风险。”
她解释,耳鸣、对声音异常敏感、在嘈杂环境中难以辨识对话声等,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警讯。这些症状往往与耳机使用有关,尤其是长时间以超过85分贝的音量收听音频内容,更会加速耳蜗中精细毛细胞的退化,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听觉损伤。
拉米扎进一步指出,这一观察与国际趋势高度一致。根据相关研究,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名儿童和青少年,因长时间、不安全地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如耳机、无线耳塞),正处于永久性听力损伤的高风险边缘。
她警告,听力问题不仅仅是生理困扰,更会引发连锁心理影响。长期听力受损者往往在人际沟通上面临巨大障碍,久而久之,易产生孤独感、社交退缩,甚至诱发抑郁情绪。
“我们必须尽早正视这项隐性危机。听力一旦受损,难以逆转,而影响却可能伴随终身。”
她呼吁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加强教育,提倡健康使用音频设备的习惯,以保护年轻人宝贵的听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