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名年仅24岁的女大学生在刚毕业不久就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令人震惊与惋惜。

医生追问病史后发现,该学生在校期间已有至少两年几乎每天食用校门口的串串香,且长期不吃晚饭。这种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严重损伤了胃黏膜,最终酿成悲剧。

医生指出,早期胃癌的症状常常与普通胃病类似,例如反酸、恶心、食欲下降等,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恶化,可能出现剧烈胃痛、体重骤减、贫血及消瘦等明显症状。因此,年轻人尤其要警惕,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守护胃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医生提醒:预防胃病,从改掉这些习惯开始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医生表示,要远离胃癌的风险,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戒除以下几种“隐形杀手”:

1. 烟酒伤胃:远不止伤肺和肝

不少人误以为吸烟只伤肺,但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通过吞咽进入胃部,刺激黏膜、引起血管收缩、缺血缺氧,长期恐诱发胃溃疡。至于酒精,适量饮用低度酒或许对血液循环有帮助,但经常性或一次性大量饮烈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水肿甚至出血。

2. 不洁饮食与滥用药物:胃黏膜的双重打击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与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常因饮食不卫生或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与此同时,许多常见药物如止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等)也会刺激胃酸分泌,侵蚀胃黏膜,增加溃疡、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风险。

3. 不当饮食习惯:“汤泡饭”“嗜辣”“重油炸”统统危险

表面看来清淡方便的“汤泡饭”,其实让食物未经充分咀嚼便进入胃部,加重了消化负担,也减少了唾液分泌,不利吸收。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造成黏膜充血、蠕动异常。油炸食物则因不易分解、油脂含量高,会妨碍消化酶作用,引起消化不良、反酸等不适。

4. 边走边吃、边看边吃:胃“供电不足”

很多人一边用餐、一边滑手机或赶着路,但进食时胃需要充足血液参与消化,而运动或用脑都会导致血液分流,造成胃部“电力不足”,影响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可引发胃炎甚至胃下垂。正确的做法是:坐下来,好好吃饭,细嚼慢咽,是给胃最好的温柔。

医生最后提醒,胃癌早期可防可控,但一旦拖延,就难以挽回。保持规律饮食、拒绝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才能让“养胃”真正变成一种日常习惯,而不是等到身体敲响警钟才后悔莫及。

上一则新闻疑在泳池中溺水 21岁华裔男不幸身亡
下一侧新闻开车失控坠河 司机当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