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福之死,16年来始终是马来西亚民主史上一道挥之不去的痛——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体制责任与正义缺席的象征。而在他逝世16周年之际,两个关键角色——反贪污委员会与行动党,终于以“道歉”与“鞠躬”的姿态,做出迟来的政治与道德回应。
反贪会主席阿占峇基罕见发布公开道歉声明,坦承赵案是一场沉重教训,反贪会愿意承认并反省曾造成的伤害,致力修正过去错误,恢复公众对机构的信任。他指出,反贪会已推行多项改革以杜绝悲剧重演,并宣布将提供善款,作为对赵明福儿子的生活与教育援助。
这是反贪会史上首次就赵案作出公开道歉。一个国家体制的一部分,能正面面对历史创伤、承认制度责任,无疑是一种制度成熟的表现。当一个曾高高在上的权力机关选择低头认错,象征着体制内部开始理解“公共责任”的真正含义。这不仅是一份道歉,更是一种体制反省的起点。
同一天,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率领副主席张念群、雪州主席黄思汉,以及赵明福的前上司欧阳捍华,代表党领导层向赵家属深深鞠躬致歉。陆兆福在记者会上表示,这场鞠躬是“必要的承担”,更是“转型正义”的重要步骤。他强调,赵案发生16年来,行动党始终未曾放弃对真相与正义的追求,并持续为赵家提供法律援助。他也坦承,行动党未能完全达成赵家属的期待,是党内的一大遗憾。
这场鞠躬,不只是一个仪式,更是一次政治姿态的表明。过去,行动党从在野到执政,一路上始终未曾脱离对赵案的关注;如今身处权力核心,他们依旧愿意面对家属、承认责任。这种姿态,正是一种对承诺的坚守,也是对改革信念的坚持。
当然,有人质疑这只是象征性动作、是政治表演。但在“转型正义”之路上,道歉、承担与哀悼本就是必要步骤。即使正义仍未完全实现,即使司法真相尚未水落石出,我们也应看到:体制与政党正在努力撕破冷漠、拒绝逃避,向着更有担当的方向迈进。这一步,不该被轻视。
赵明福的离去,曾唤醒社会对体制改革的觉醒;16年后的今天,更该成为我们反思:当体制犯错时,该如何面对、如何悔改的契机。我们不只需要延续愤怒,更需要推动改变。如果未来真的再也没有人死于体制暴力,如果权力机关愿意为错误低头、承担责任,那这一句“对不起”、这一鞠躬,将不再是空洞姿态,而是迈向正义的真实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