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一场历时十年的跨国房地产欺诈官司近日终于迎来最新判决。新加坡高等法院裁定,大华银行可从印尼发展商力宝滨海精品公司(Lippo Marina Collection)及其两名涉案房地产经纪人获得1770万新元(约5849万令吉)赔偿。然而,鉴于大华银行原本申请高达9200万新元(约3亿令吉)的索偿金额,银行方面已表明将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

背景:高档住宅贷款风波

此案源于新加坡升涛湾滨海精品住宅项目(Marina Collection)的一连串高额房贷申请疑云。该项目为力宝滨海精品公司开发,共124个单位,自2007年开盘以来销售表现不佳。在2011年3月之前,仅售出42个单位。

为刺激销量,发展商在后期销售中向买家提供高达22%至34%的“家具回扣”。然而,这些回扣并未如实反映在购房合约上,导致贷款银行——大华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约标示价格批出超过市场实际价值的房贷。

骗贷机制如何运作?

法院调查发现,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9月期间,大华银行为38个单位的买家发放了总额高达1亿8200万新元(约6亿令吉)的贷款。但在2015年4月前,这些贷款已悉数违约。银行指出,涉案单位的标示售价介于524万至705万新元之间,但在扣除“回扣”后,实际售价低至374万至466万新元不等。

换句话说,银行被误导放贷给购房者,每笔贷款超出实际房价高达40万至67万新元,等于白白将多出的资金交予买家。事实上,这些资金最终成为买家入袋的“现金回扣”。

法院裁决与银行不满

2022年,上诉庭已认定开发商与房地产经纪存在合谋,误导银行发放不合理贷款。最新的判决中,法院根据已回收贷款与租金收入等因素,最终裁定大华银行可获1770万新元赔偿,远低于其申请的9200万新元。

大华银行对此结果表示不满,并已决定提出上诉,继续追讨剩余损失。外界认为,该案的判决不仅关系银行的金钱赔偿,更关系新加坡房地产市场诚信与金融系统风险防范的底线。

启示:监管与透明化缺失的代价

此案是新加坡近年来最具规模的房地产骗贷案之一,凸显银行、发展商及中介机构间若缺乏透明与监督,将引发严重信贷风险。虽然此案仍有后续法律程序未完结,但它已为区域房地产投资、银行放贷及监管机构带来深刻警示。

上一则新闻日本羽球公开赛 杰蔚无缘决赛
下一侧新闻拉菲兹警告公正党 恐重演巫统开除安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