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自称以改革为旗帜执政,但团结政府执政已超过一半任期,所谓“改革”至今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任何具实质意义的政治制度变革。从公平分配选区拨款、限制首相任期,到国会审核政府高职委任,这些本应优先落实的核心改革,仍停留在空谈阶段,毫无具体成果。

安华长期被视为改革象征,但事实证明,他上台后的表现与过去的承诺形成鲜明反差。改革不彻底反映出权力欲望的本质:既想维持改革者形象,又不愿松手现有权力,将问题归咎于民众误解,更显逃避责任。

讽刺的是,与安华标榜改革形成对比的,是马哈迪和慕尤丁等被他批评为“旧政治”的前首相。马哈迪任内委任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慕尤丁至少在疫情期间展现决断力,依斯迈沙比里更推动反跳槽法与公平拨款。这些前任领导人都在有限任期内完成了实际改革,安华却连一个关键改革都未兑现。

近期法官委任风波进一步坐实安华政府改革失败的现实。该事件暴露团结政府权力运作仍以巫统模式为依归,改革名存实亡。民众看清真相后,必然在下届大选中以选票惩罚公正党与希盟。

眼下形势与2008年阿都拉政府晚期如出一辙。当年司法危机、油价争议与社会运动合流,最终摧毁国阵在城市票仓的支持。今天安华面对的局面雷同:赵明福案件“无进一步行动”、准备削减燃油补贴,加上司法危机持续发酵,形成新一轮民怨风暴。

然而,公正党与巫统不同。巫统即便失去城市选票,仍有乡区选区作为后盾。公正党则完全依赖拼凑的多党联盟。一旦在选举中失利,希盟将不再具备执政基础,安华自然也无法再续任首相。

接下来的局势恐将更具现实意味。巫统与砂盟势必借机提高政治要价,掏空团结政府剩余的政治资源。安华若无力应对,极可能被迫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以自救。

安华政权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从“改革”口号到如今的混乱与危机,只用了短短三年。正如台湾历史作家柏杨所言:“改变而不彻底的国家必乱。”安华所领导的政权正是最鲜明的例子——改革只做表面文章,最终必然失去民心,走向政权崩塌的结局。

所谓“改革首相”名号,如今不过是一纸空谈,徒留讽刺。

上一则新闻Coldplay演唱会变“抓奸”现场 亲密男女镜头前神情大变
下一侧新闻联邦法院法官阿布巴卡 出任上诉庭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