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因为听过各种鬼故事或被大人无心吓唬,导致一看到黑暗就心生恐惧,习惯了晚上开灯睡觉。然而,长期开灯睡觉,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1. 长期开灯睡觉,可能伤害视力
根据美国一项针对479名2至16岁儿童的研究(Quinn et al. 1999),孩子2岁前的睡眠环境与未来近视风险有明显关联:
- 2岁前睡在完全黑暗的房间:近视风险10%
- 2岁前有小夜灯:近视风险34%
- 2岁前开大灯睡觉:近视风险55%
虽然近视也受遗传等因素影响,但睡眠时暴露在灯光下,确实增加风险。
2. 灯光影响睡眠质量,连带影响学习与情绪
研究发现,睡在有灯光的环境下,孩子的睡眠时间普遍缩短,睡眠质量下降(Acebo et al. 1999; An et al. 2015)。小宝宝则容易半夜醒来、烦躁不安。
长期睡眠不足,与学习、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甚至学业表现不佳息息相关(Dewald et al. 2010; Chaput et al. 2016)。还有研究指出,开夜灯睡的学龄前儿童,第二天认知表现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差(Tietzel et al. 2001)。
3. 灯光干扰褪黑激素分泌,影响健康节律
褪黑激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只在黑暗中分泌。若长时间处在光照下,褪黑激素减少,睡眠品质必然下降。
有些人担心褪黑素不足会影响身高或导致性早熟。实际上,孩子生长和发育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营养与运动等因素。但这不代表可以忽视夜间关灯的重要性。
结论:帮孩子适应黑暗,才是真正的保护
让孩子习惯关灯睡觉,是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已经能在黑暗中安稳入睡,那再好不过。如果仍然害怕,可以循序渐进:
- 使用渐暗夜灯,慢慢调低亮度
- 睡着后再关灯
- 给孩子时间适应,一两周或一个月渐进调整
更重要的是,大人要避免无意中强化孩子对黑暗的恐惧,比如别再说“黑暗里有鬼”这种话。恐惧不只是心理问题,它还会真实影响孩子的健康与学习能力。
与其图一时方便,不如从现在开始,帮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作息环境。关灯睡觉,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