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使用的杯子,真的安全吗?除了喝什么、怎么喝之外,杯子的材质其实也和健康息息相关。多项食品安全研究显示,部分材质不良或使用方式不当的杯具,可能在高温、盛放酸性饮料或长期使用后释放有害物质。以下是4种常见但需要注意使用的杯具类型,你是否也在使用?

塑胶杯
有些塑胶杯采用PC材质,高温时容易释放双酚A(BPA)及塑化剂。BPA已被证实可能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儿童发育以及生育能力。此外,塑胶杯易老化、刮伤或变形,长期使用更容易滋生细菌。
建议选购标示食品级、耐热、BPA-free的塑胶杯,例如Tritan或PP材质,但不建议放入微波炉。

彩釉陶瓷杯
虽然陶瓷杯本身安全,但有彩色釉料涂层的产品可能含有铅、镉等重金属。遇到热水或酸性饮料时,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释出进入饮品中。特别是杯身有刮痕或裂痕时,风险更高。
建议优先选择白瓷、无釉或内壁无彩色涂层的陶瓷杯,选购时也应注意是否通过食品安全检测。

琺瑯杯(搪瓷杯)
琺瑯杯看似坚固复古,其实不耐撞击。表面的玻璃釉层若受损,底部金属易生锈或释放重金属成分。此外,长时间盛放酸性饮料如咖啡、果汁,也可能使内层物质溶出。
建议避免用琺瑯杯盛放高温或酸性饮品,使用前应确认杯身完整无裂痕或刮痕。

杯缘带金边
市面上不少茶杯、咖啡杯带有金边装饰,若使用非纯金材料如仿金或锰金釉,高温或酸性饮品会使其中的锰等重金属溶出。锰摄入过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有帕金森症等风险。
建议金边杯避免进微波炉或洗碗机,也不要长期用于高温或酸性饮品。如无特别需要,选用无金属装饰的白瓷杯更为安心。

最理想的选择是使用玻璃杯或素色白瓷杯。玻璃材质稳定、不易释放有害物质,且易清洁;素色白瓷杯经过高温烧制,不含重金属涂层,安全性更高。

使用杯具时的3项提醒:

  • 避免高温冲击,例如不要将滚水直接倒入冷杯。
  • 杯子若有刮痕、裂痕或异味,应及时更换。
  • 第一次使用前彻底清洗,避免残留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

喝得健康,用得也要安心,别让看不见的化学风险悄悄影响身体。

上一则新闻磁力手环,挺背带 9种智商税产品没科学依据
下一侧新闻笑别人洪水,轮到自己台风 人祸比天灾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