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媒《极目新闻》报道,杭州一名住户杨某在自家门口发现疑似蟑螂的昆虫,当场拿起杀虫剂猛喷,没想到喷死的竟是邻居小孟精心饲养的宠物螳螂。突如其来的“灭虫”事件引发邻里争执,最终在民警介入调解下,杨某赔偿小孟人民币400元(约235.50令吉),两人达成和解。

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特别是“宠物螳螂”这一新鲜概念。一家宠物店老板在查看“现场遗照”后一眼认出:“这是螳螂!其实只要喜欢,蚂蚁都能当宠物。”

浙江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王姓研究员对此表示,近年来将螳螂、蟑螂等昆虫饲养为“异宠”的风潮逐渐兴起,其实早在20多年前就已有此现象。这类异宠有别于传统的猫狗,虽然冷门,却在昆虫爱好者圈中颇受欢迎。

据介绍,小孟饲养的是“魔花螳螂”,原产自非洲,是常见的观赏型宠物螳螂之一。王姓研究员指出,这类螳螂多为外来物种,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限制范围,因此在法律上并不构成违规。

不仅螳螂,不少人也将蟑螂当作宠物饲养。在中国电商平台上可见多种宠物蟑螂出售,包括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黑马岛蟑螂及杜比亚蟑螂等。这些蟑螂品种外型独特,性情温和,广受“异宠”玩家喜爱。

不过,王研究员也提醒,日常所见的德国小蠊、美洲大蠊等常见蟑螂则属于高度入侵物种,不仅繁殖力强、攀爬能力高,还可能传播病菌,对人类生活构成危害,不适合作为宠物。

他进一步解释,自然界中大部分蟑螂其实担任“分解者”角色,专门清理枯枝败叶、腐果等自然废弃物,而中国境内原生蟑螂种类更是多达数千种。

王研究员强调,由于浙江纬度较高,许多外来昆虫难以在自然状态下生存,饲养者必须依靠加温、加湿等硬体设备模拟其原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存活。因此,这类昆虫虽外形奇异,但繁殖并不容易。此外,昆虫类宠物与哺乳类动物相比,传染病风险极低,几乎不携带人畜共通疾病,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相对安全。

这起“灭虫误杀宠物”事件不仅凸显了异宠文化日渐普及,也提醒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观察与了解,避免因误判而酿成不必要的误会与损失。

上一则新闻医院写成“Rumah Sakit” 国语老师:不是大马正式语境
下一侧新闻停车场惊变“蛇产房” 男子停车惊见蛇头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