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逾十位电商业者今日在行动党雪州公共投诉局主任兼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以及副主任兼安邦再也市议员李文彬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呼吁政府与电商平台正视商家所面对的问题。他们建议设立专门监管机构,以规范平台营运模式,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
电商们指出,其中一项引起广泛不安的新措施,是平台将对每笔订单征收54仙的处理费与销售及服务税(SST),无论订单金额高低,皆必须缴纳。例如,即使只是1令吉的小额订单,也需支付这笔费用,迫使商家为避免亏损而考虑调涨价格,最终将波及低收入群体(B40)的消费能力。
此外,即使商家依照订单内容准确出货,也常面临买家申请退货的情况,必须自行承担运费与相关手续费。若想免除部分费用,还得主动向平台申请,流程繁琐,徒增负担。
针对商家反映的问题,游佳豪已主动联系相关电商平台,建议平台举办会议或汇报会,与商家面对面讨论相关制度的不公平之处。他表示,虽然平台方面已做出解释,但整体措施明显偏向买家利益,平台有责任确保买卖双方的权益能取得合理平衡。
他强调,我国电商产业自行动管制期间开始迅速成长,买卖双方数量大幅上升,行业逐渐迈向成熟,因此平台在持续调整营运模式的同时,更应倾听商家诉求,积极改善投诉处理机制。
同时,游佳豪也建议电商业者尽快成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会或组织,以增强谈判与协商能力,更有效地向平台争取合理权益。
这场记者会源于近期电商业者对某大型平台即将实施的新政策表达不满,整理出涉及收费结构、制度设置、评价机制、申诉程序等共11项诉求,并在昨日下午5时发起线上请愿,目前已获得超过1700名电商支持,所设WhatsApp交流群成员也超过700人,足见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售卖露营用品的电商陈健坤提到,该平台的佣金制度频繁调整,自2023年的2.5%至4%提高至2024年的9.2%至16.2%,涨幅巨大,令商家难以承受。他还指出,平台缺乏对小商家的弹性安排,例如强制要求中午12点前的订单必须当日发货,且如货到付款及当日送达等服务无法关闭或自动启用,严重影响商家作业流程。
另一位销售家庭用品的电商刘俊麟指出,现行法律更倾向保护消费者,使电商在平台与买家之间处于弱势,面临压迫却无处申诉。他希望政府能倾听商家的心声,主动介入,协助优化电商生态。
来自柔佛的礼品业者陈得芳表示,电商长期忍受平台各种不合理做法,情况已不健康。他批评“个人原因退货”的文化缺乏约束,商家权益被严重剥夺,却无从防范。他呼吁政府应严加监督电商平台,给予商家更多选择,而非让平台独断专行。
贩售二手电器与游戏卡的依斯甘达也分享,平台不断修改收费机制,订单支付方式不同,所被征收的费用也存在落差。他举例,一笔140令吉的订单在2月被征收21令吉36仙,然而另一笔130令吉的订单在7月却被征收21令吉95仙,显示费用结构缺乏透明性。
例如,一支售价1令吉的笔,平台将收取12仙的佣金(含11.88% SST)、54仙处理费(含SST),若订单含10令吉运费,还将加征42仙手续费,最终商家将面对8仙亏损。
电商提出的11项诉求包括:
- 平台新增处理费恐造成重复收费
- 建议佣金调整前加强与商家沟通
- “先买后付”机制提高卖家成本
- 发货时间规定缺乏弹性
- 默认启用部分服务,建议给予选择权
- 物流安排偏重特定服务商,建议保障自由选择
- “相似此商品评价”机制影响消费者认知
- 无法屏蔽恶意买家,削弱卖家自保能力
- 包裹遗失与赔偿流程复杂
- 买家退货机制对卖家保护不足
- 运费超收争议缺乏证据标准与透明机制
电商业者普遍希望政府设立专责委员会或投诉单位,专注处理电商平台相关事务,提升行业治理与商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