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岁上班族因长期使用电脑工作,数月前开始出现右手按鼠标时发麻的症状,情况逐渐恶化,不仅抓握无力,连睡觉翻身时手腕都像被电击般疼痛,甚至半夜被“麻醒”。他随后就医,确诊为腕隧道症候群,并在接受为期四周的针灸治疗后,成功恢复手部功能。

根据《ETtoday》报导,收治该案例的员荣医疗体系中医师吴晋廷指出,这名患者因日常需长时间打字,导致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长期麻木,晚上更常因手麻而影响睡眠。起初他尝试物理治疗与药物控制,但效果不彰,最终确诊为腕隧道症候群。

吴晋廷解释,腕隧道是位于手腕部位、由腕骨与屈肌支持带组成的狭窄通道,内有正中神经和9条屈指肌腱。当腕隧道内空间缩小或压力升高时,正中神经就会遭压迫,引发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一部分的麻木与不适,严重者甚至无法握物、转门把,影响日常生活。

这位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选取曲泽、内关等穴位施针。三天后回诊,他表示手指麻胀感明显减轻超过一半,夜间也不再因疼痛醒来。治疗持续至第二周时,仅剩轻微晨起胀麻感,已能顺利抓握物品。四周疗程结束后,手部功能完全恢复,无需再服用止痛或肌肉松弛药物。

吴晋廷提醒,若怀疑自己有腕隧道症候群,可通过以下两个简单测试初步筛查:

  1. Tinel征:轻敲手腕正中神经经过区域,若有触电或酸痛感,即可能神经受压。
  2. Phalen测试:双手合掌并将手腕向下弯曲维持1分钟,若出现麻痛感,也可能为腕隧道症候群征兆。

预防建议方面,他建议上班族在使用电脑时搭配护腕、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垫或手臂支撑装置,减轻手腕压力。

此外,可进行以下简易伸展与复健运动以强化手腕功能:

  • 手臂伸直、手掌朝上,另一只手将掌心轻压向下,维持15秒后换手,每次重复5次。
  • 做指节弯曲、掌指关节弯曲、握拳等动作,也有助缓解症状与提升肌肉控制力。

吴晋廷呼吁,现代人使用电脑时间长,应提高警觉,避免因小病拖延成大伤,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

上一则新闻警方歼灭持枪匪徒 老婆被扣留协助调查
下一侧新闻牵狗外出早餐遇车祸 古晋华裔男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