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的传播不仅源于缺乏防范意识,更多时候与不安全的性行为模式,甚至蓄意报复式传播密切相关。

根据马新社报导,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人类生态学院社会科学与发展系讲师莫哈末慕扎希博士指出,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婚前性行为普遍、社交压力增大以及男男性行为等因素,是导致艾滋病毒(HIV)感染案例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他在今年1月于巴生谷、雪兰莪及布城一带展开一项名为《高等教育学府HIV病例上升:检视高风险行为因素、防范措施成效及保障年轻世代健康与福祉策略》的问卷调查,共有500名大专生参与。

研究显示,不少受访者坦言在完成大马教育文凭(SPM)后,出于好奇,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他们大多通过Grindr、Hornet、Tinder等交友平台寻找伴侣,最终陷入缺乏保护的性关系中。

慕扎希博士指出,有青年从青少年时期就涉及口交或肛交,直到确诊感染HIV才意识到严重性。他也提到,社交媒体的色情内容容易接触且缺乏监管,使年轻人更早接触到不良性观念。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部分受访学生在知晓自己感染性病的情况下,仍隐瞒真相,并在没有采取防护的前提下继续与他人发生关系。其中一人甚至坦承故意传播艾滋病,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单独承担后果,因愤怒、失望与对背叛的厌恶,选择将伤害扩散给他人。

调查还发现,大多数感染病例与滥交行为有关,许多大专生与非固定伴侣发生关系时未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是缺乏性教育、过度信任伴侣以及同侪压力。

此外,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也是高风险行为之一,同样是促使校园HIV感染案例上升的重要因素。

上一则新闻四处推菜篮车走街卖药酒 华裔老妇安详离世
下一侧新闻TVB御用爷爷 肺炎病逝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