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格陵兰东部的迪克森峡湾(Dickson Fjord)发生一起规模惊人的山崩事件,超过2,500万立方米的岩石与冰块骤然滑落入海,激起高达650英尺(约200公尺)的巨型海啸。这场灾难不仅造成局部破坏,还引发了全球地震仪为期9天的异常92秒周期脉动,震撼国际科学界,引发全球研究人员高度关注与深入调查。
全球同步异常震动揭开序幕
根据《Earth.com》报道,该异常地震讯号最早由多个国家的地震仪同步侦测,包括从阿拉斯加到澳洲在内的多个地区。科学家最初对其源头感到困惑,直至比对卫星影像,发现迪克森峡湾山体出现了新裂痕,方才确认是一场因冰川支撑减弱而引发的大规模山崩所致。
气候暖化被视为此次灾变的主要诱因,融化冰川削弱了山体结构,最终导致岩石与冰块崩塌入海,产生剧烈的海啸波动。
巨浪回荡峡湾,触发罕见地质现象
这场山崩触发的海啸在长约两英里的峡湾中不断反弹,甚至摧毁了艾拉岛上一处无人研究站的设施。更为特殊的是,海水并未立即恢复平静,而是在峡湾内壁之间形成“驻波”现象——海浪来回震荡,造成海面起伏幅度达9至30英尺,进而对海床造成持续压力。这种长时间的海水波动成为了产生全球异常地壳脉动的根本原因。
国际团队深入调查 成果揭示气候风险
这一现象迅速吸引了来自全球41个研究机构、逾70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介入。丹麦与格陵兰地质调查局专家克里斯蒂安·斯韦内维格(Kristian Svennevig)表示:“刚开始调查时,所有人都对这些信号的来源一头雾水。”
经过详尽的田野考察与超级计算机模拟分析,研究团队最终确认,山崩与随后形成的巨浪正是触发这一地质异常的主因。研究人员警告,随着气候变迁持续加剧,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及规模可能不断上升。
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气候变迁带来的地质风险,也促使国际社会进一步审视极地环境变化对全球生态与地质系统的潜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