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角力中,正采取更加坚定的立场。分析认为,习近平意识到自己的局势正在好转,中国也押注自己比特朗普政府更能承受贸易战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在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加剧、华尔街市场动荡的背景下。
《纽约时报》引述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观点指出,中国方面并不急于妥协。「他们看出特朗普想要寻找下台阶,很乐见其自陷困境。」孙韵表示,北京不会主动回到谈判桌,除非美国率先做出让步,比如降低现行关税,或明确表示由特朗普方面主动寻求对话。「北京占了优势,为何要主动伸手?若美国想谈,必须付出代价。」
自美中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展现出更强硬的姿态。分析指出,习近平需要巩固自己强硬领导者的形象,以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与特朗普上次执政时期相比,中国这次准备更加充分,拥有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新经济手段作为反击工具。
康奈尔大学国际贸易经济学家普拉萨德指出,中国政府认为掌控稀土矿产是打赢贸易战的重要筹码。「北京清楚限制美国取得稀土资源,能严重打击美国高科技制造业,对美国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造成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德国《商报》评论称,特朗普试图削弱中国,反而事与愿违。文章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促使欧洲重新审视自己在美中之间的战略定位,思考应与华盛顿或北京保持多近的距离。
在上海西部国家会展中心第八展馆举行的车展上,中国汽车产业正将美国的高关税视为一种潜在优势。尽管中国官方对于美方最高145%的关税并不欢迎,但在如比亚迪等大型电动车制造商的展台上,私下里却能感受到一丝低调的自信。
比亚迪目前尚未进入北美市场,因此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对其直接影响有限。相反,特朗普对欧盟汽车加征关税,削弱了大众等欧洲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对比亚迪来说,这恰是拓展国际市场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