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公共投诉局主任符祥威指出,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网贷诈骗最为猖獗。从2022年至今,他已接获超过百宗相关投诉,许多年轻人深受其害。
符祥威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透露,去年有一名年轻女生因资金周转困难,向网络借贷平台借贷两三万令吉。不料,贷款后却接到“大耳窿”恐吓来电,甚至连未曾提供的家人资料也被掌握,对方持续骚扰其家属。
对此,符祥威怀疑,某些机构内部可能存在职员与不法分子“里应外合”,将隐私资料外泄。他呼吁相关单位彻查数据保护漏洞,防止个人资料继续外流。
符祥威亲身经历:揭发网贷骗局遭反击
符祥威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表示,两年前曾协助处理一宗涉及新加坡借贷公司的网贷诈骗案件,并在新闻发布会上揭露骗局。未料当晚便接到来自新加坡的恐吓来电,短短数分钟后,妻子也接到相同号码的电话。
他质疑,尽管我国已实施《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但个人资料泄露问题依旧频发。国家银行、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以及电讯公司等监管单位,是否在打击网络诈骗方面存在不足?
银行账户与手机号码成诈骗工具
符祥威指出,网络诈骗离不开银行户头,尤其是所谓的“钱驴户头”。他质疑国家银行的监管是否到位,因为诈骗集团骗取的资金往往并未流出国外,而是通过本地银行账户直接取款。他不解为何这些账户能够轻易开设,难道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此外,他批评电讯公司在手机号码注册管理上的松懈,导致诈骗集团能够轻易获取受害者号码进行诈骗。
诈骗手段升级,警方应严厉打击
符祥威警告,诈骗集团不仅通过电话恐吓受害者,还可能采取极端手段,例如泼漆、纵火,甚至威胁绑架孩子。他呼吁警方援引反恐法令对付这些诈骗集团,以有效遏制其嚣张气焰。
谨防个人资料外泄,选择正规贷款渠道
符祥威提醒大众,不要轻信任何网络广告,尤其是网络贷款。如有借贷需求,应选择合法注册的金融机构,或亲自前往银行柜台办理贷款,确保安全。他也呼吁民众保护个人资料,尤其是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信息,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汇款前务必反复确认收款方身份,若发现账户资料可疑,切勿贸然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