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苏丹沙拉夫丁亲临佛光山东禅寺,出席新春团拜,以实际行动表明王室立场,回应《穆斯林参与非穆斯林庆典和葬礼指南》所引发的争议。相比民间的不满声音,殿下的沉稳举动无异于当头棒喝,直接向首相署宗教部长投下最响亮的一击。

部长的职责应是解决问题、促进团结,但遗憾的是,有些人不仅无力解决社会矛盾,反而成为制造矛盾的源头。去年,宗教部长莫哈末纳因推动强制清真认证政策,已引发强烈反弹,如今再度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显然已不适合继续掌管宗教事务。

Advertisement

对于该指南的批评,各界已有充分论述,无需赘述。然而,网红律师戴子豪却提出“传达多数穆斯林心态”之说,试图为指南辩护。他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文章虽获得数百个点赞,但更多的是讽刺与反驳。成千上万的留言几乎一致强调:“尊重应是相互的,而非单方面要求。”这一场舆论风暴,最终让戴律师陷入众人反击的局面。

马来西亚自建国以来,便是多元种族、文化、宗教共存的社会。这不仅是国家的独特优势,更是国际间和谐共处的典范。然而,一些无良政客和极端宗教师刻意制造对立,以分化族群为手段,试图强化“不同”而非“共存”。久而久之,“互相尊重”变成了“少数必须尊重多数”,甚至是“少数必须屈从多数”。

一个社会的分裂,往往始于人为的分类。一旦公民不再被平等对待,而是被区分为“高低贵贱”,和谐的根基便不复存在。例如,每当涉及伊斯兰事务,总有政客跳出来指责非穆斯林“干预”,但当穆斯林政客过度插手华社事务——从服装、饮食到教育、博彩等——他们却毫无顾忌。这种双重标准,使得许多华社成员对穆斯林政客心生反感,导致舆论逐渐倾向对立。

更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极端宗教人士以“捍卫信仰”为名,实则透过话语权操控社会。以该指南为例,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穆斯林,而是破坏整个国家的族群和谐,加剧社会隔阂。这些政客并非真正关心宗教,而是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以制造对立换取选票。

若他们真坚持“非穆斯林不得干涉穆斯林事务”,那么理应持相同立场,不干涉非穆斯林事务。然而,现实却是他们不断扩展影响力,干涉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这种强行施压的手段,只会引发更大的反弹。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强求,而是赢得。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马的普通穆斯林本身也并未受到足够的尊重。作为虔诚的教徒,他们被政客与宗教师视为无知的群体,事无巨细地加以管束,从服饰、饮食、娱乐到社交活动,甚至连是否能祝贺节庆都需由部长指导。长此以往,这种压迫式管理不仅削弱了个人信仰自主性,也损害了宗教形象。

大马并不缺乏理性穆斯林,唯独极端主义者掌控了舆论,使得温和派难以发声。开明人士如达祖丁教授等,勇敢提出不同见解,却长期遭受围攻。这不仅是穆斯林群体的悲哀,更是整个国家的悲哀。

最终,社会的分裂,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有心人刻意操弄宗教。真正的团结,不是透过政令强制,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上一则新闻家庭与餐饮业面临困扰 美里有民众排长龙买煤气桶
下一侧新闻警告美国若执意打压遏制 中国:我们将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