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马民众出现 大便带血、腹部隐痛、排便后仍有“拉不干净”感 时,往往以为只是痔疮、上火或肠胃不适,但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其实可能是 结直肠癌的早期信号

直肠外科顾问 Dr. Jothinathan Muniandy 指出,结直肠癌已成为 大马男性最常见癌症、女性第二高发癌症。然而,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癌症登记报告(2017–2021)》显示,高达 70% 患者确诊时已属第三或第四期,大大降低治愈与存活机会。

Advertisement

“到了晚期,治疗更艰难,死亡风险更高。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可预防、且早期治愈率极高的癌症。”

发病率上升,年轻患者明显增加

全球每10宗癌症中就有1宗与结直肠相关。在大马,华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巫裔与印裔。过去被视为中老年疾病,如今 20–50岁年轻患者不断攀升,与现代人高脂肪饮食、少运动、不良作息密切相关。

筛查,是最有效的防线

医生强调,定期筛查远比等症状出现后治疗来得有效。

常见检测方式包括:
iFOBT 粪便潜血测试
M2-PK 粪便酶检测

两者费用低、无创、无需麻醉,普通诊所即可进行。若结果异常,就需进一步做 结肠镜检查(Colonoscopy),不仅能确认诊断,也能在同一程序中切除息肉,避免癌变。

现行建议:
✔ 45岁起应开始每年筛查
✔ 若家族有大肠癌史——40岁或家人确诊年龄前 10 年开始筛查

认知不足、羞于检查成阻碍

尽管检测简单快速,大马筛查率却不足 20%。许多人因尴尬、害怕或避谈肠道健康而延误就医。

但《结直肠癌国家策略计划(2021–2025)》数据显示:

确诊期别5年存活率
第一期75.8%
第四期仅17.3%

差距巨大,证明 早筛早救,是关键。

目前政府诊所、国家癌症协会(NCSM)及 CORUM 等组织均提供 免费筛查,但靠民众自愿仍有限。医生建议未来应像日本、新加坡等国一样,将筛查提醒纳入全民医疗系统,提高覆盖率。

医生建议这样做,降低风险

• 多吃蔬果、全谷物与高纤维食物
• 减少红肉与加工肉品
• 规律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 充足睡眠、管理压力
• 出现警讯 不要拖

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不要忽略。
结直肠癌——可预防、可治疗、可治愈。关键在于你是否及时行动。

早检查,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份保障。

上一则新闻闪电交加豪雨狂倾 多区列入紧急预警
下一侧新闻娱乐大亨黄志明设灵 2爱驹伴其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