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长陆兆福高调宣布严打超载罗里,语气坚定,甚至放话「即使只做一届也在所不惜」。
执业律师周本兴表示,这是一种鲜明的政治姿态──向公众展示政府准备硬碰业界、准备撕破旧习、准备硬起来。打击超载能赢得民意,树立改革形象,这种强硬,带有政治资本的甜头。
然而,当镜头转回赵明福案,这个拖了十六年仍未完全画句号的国家伤口,社会期待的同样是决心,而不是妥协。赵明福不只是一个名字,是马来西亚司法系统信任瓦解的象征,是问责机制永远半途而废的标记。但陆兆福给出的,却不是「我宁可只做一届也要讨回真相」,而是一句低头道歉。
道歉有意义,却不是答案。赵明福家属与社会要的不是温柔的辞令,而是实质的追究与制度的修复。
于是问题清晰浮现:为什么打击超载可以豪言万丈,而面对枉死助理却只能低声致歉?
另一方面,雷智雄从商界角度提出另一层现实——政策骤然收紧,成本与生存压力由谁承担?当政府挥舞改革大旗,基层企业可能正在颤抖。这不是反改革,而是提醒:改革也需要节奏,需要配套,需要聆听另一端的声音。
于是三者构成一幅完整的政治现场:
陆兆福 ——权力与改革的象征
雷智雄 ——承受政策冲击的民间现实
赵明福 ——躺在制度缝隙中的沉默控诉
真正的政治勇气,不是在安全议题上强硬,而是在最沉重、最敏感、最耗损政治成本的议题上仍愿意站出来。
若陆兆福敢为了道路安全「只做一届也无悔」,
那面对于一条冤死的人命,为什么不能同样坚定?
社会没有忘记赵明福这个名字,沉默更不会抹去伤痕。
当权力只追求效率,却回避正义,
所有强硬的豪言,都只是表演。
而人民要的,从来不是表演──而是真相与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