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半岛北部连日受到强降雨袭击,多地爆发闪电水灾,专家指出,这一轮灾情并非偶发,而是源于一个自本月21日停留在马六甲海峡北部的低气压旋涡系统。该系统发展迅速、路径不定,使气象预报难度大增,成为此次水灾的关键导火线。
马来亚大学南极研究中心与海洋及地球科学研究所气候学者拿督阿兹占阿布沙马教授受访时表示,这个低气压系统促使大范围云雨在半岛西海岸北部聚集,雨量集中导向特定区域,最终引发灾情扩散。他指出,这类天气系统具有快速演变特性,有时24小时内即可增强或改变方向,因此预报准确度必然受到限制,然而大马与泰国气象局在区域预测表现仍算稳定,可作为公众参考。
阿兹占教授解释,当低气压与风向、海温及地形共同作用时,会提高云雨生成效率,令水汽不断累积,形成持续强降雨。他表示,这次旋涡系统就是在多个条件叠加下加速发展,才让豪雨接连笼罩相同区域,导致水位暴涨。
他强调,极端气候已经成为现实,不再是遥远的科学讨论,而此次灾情便是警示之一。未来类似甚至更严重的现象可能会频密出现,因此社会与政府必须正视气候风险,提升防灾能力。
他说,我们不能只在灾后才补救,而应主动建立更具韧性的应对体系,包括完善预警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强化社区防灾知识与演练。他认为,只有从灾难中学习、持续累积经验,才能在下一次极端天气来袭时减少损失,不再手忙脚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