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卖家近日为防止买家“蹭穿后又退货”,纷纷在服饰上使用“比脸还大”的夸张防拆吊牌,引发社群热议。许多卖家直言,今年退货率飙升,普遍高达六成以上,巨型吊牌是为了遏止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无奈之举;但不少消费者则反批问题不全在买家,卖家也需检讨自身品质与宣传。
《南方日报》报道指出,这类巨型吊牌虽然显眼夸张,本质反映的是电商生态中“信任成本”居高不下。服饰行业原本就面对高库存、快周转的压力,近年来“穿一次就退”“拍照用后退货”等情况愈来愈严重,让经营难度更大。公开数据也显示,女装在线退货率一般落在50%至60%之间,直播带货甚至会冲上80%。
不少商家举例,有人为了婚礼、拍照、出游而买衣服,穿过一次就以“不合适”为由退货;学校社团也会团购服饰参加活动后集体退回。商家收到的退货常出现折痕、污渍、香水味甚至磨损,但由于平台规则偏向保护买家,商家往往难以争取赔偿,只能通过“巨型吊牌”阻止买家轻易试穿,减少“免费租衣”的机会。

业界人士认为,电商平台应善用数据,建立买家信用等级制度,对恶意退货者设定更严格门槛,同时加强对诚信商家的保障,避免权责失衡。当制度更公平透明时,商家就不必依赖巨型吊牌,消费者也能在更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安心购物。
不过在中国网络舆论中,许多买家也发出反击,指责卖家把责任一股脑推给消费者:“货不对版、品质差、有色差怎么不说?”、“我是真穿不了才退,跟展示图完全不一样”、“等一个月才收到烂货,还不能退?”、“女装质量差是常态吧”。更有人指出,有些衣服吊牌直接缝在领口,不拆根本无法试穿,却要求消费者“有良心”,“吊牌到底在防谁?”
巨型吊牌之争持续延烧,凸显电商平台、卖家与消费者之间长期累积的信任裂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