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名王太太近日收到了令人震惊的水费单,短短两个月的用水量竟被计为2655立方米,水费金额高达2万7千多元人民币(约1万5773令吉)。王太太表示,她的家并非餐饮商户,也没有游泳池,日常用水量一直正常,无法理解为何水费会突然暴涨至“足够灌满整个社区花园”的水平。
根据陆媒的报道,王太太在收到高额水费单后,自己检查了家中的水管和设备,但并未发现任何漏水迹象。然而,当地的抄表员回应称,如果漏水发生在“表后管道”上,即从水表到住户家的管线部分,那段管道是用户的责任范围,漏水的费用需要由用户自行承担,并表示“所有用户都按照这个方式处理。”
随后,相关部门重新按最低水费标准计算,水费降至1万多元,但王太太仍然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郑州,徐州的水务局也明确表示,表后管道属于用户的责任范围,一旦发生漏水,水费费用需要由用户自行承担。然而,这一规定也正是许多用户质疑的焦点。
一方面,许多住宅的表后管道往往埋设在地下、墙体或绿化带等隐蔽区域,住户通常无法察觉漏水问题。比如,杭州有一户居民也曾遇到类似情况,最终发现漏水点位于绿化带深处的土层下,若没有专业人员的排查,几乎无法发现。
另一方面,尽管表后管道名义上属于住户,但许多住宅的这部分管道是由开发商统一施工,或者由水务公司安装。王太太质疑,如果漏水是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或材料问题造成的,那么责任不应该完全由住户承担,而应该追溯到施工方或安装单位。
目前,郑州当地水务部门已介入调查,并安排在下周一与王太太协商解决方案,事件仍在处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