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佩戴廉价金属饰品导致皮肤过敏的案例在中国不断增加,许多患者最终被确诊为由劣质合金引发的“首饰性皮炎”。
大量低价耳钉、手镯存在材质虚标问题,甚至检出致癌重金属镉元素超标9000倍,令低价饰品背后的重金属隐患与监管漏洞彻底曝光。
根据“快科技”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近期接诊多名因长期佩戴合金饰品而出现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的患者,经检查均属于接触性过敏。医生表示,这类皮炎与饰品中常见的镍、镉等金属直接相关,是过敏主因之一。
记者走访批发市场发现,不少所谓的“纯银耳钉”“镀18k金手镯”售价低至几元几十元,商家宣称“材质保真”。但送检的21份样品中,有17件镀层厚度不达标,主体成分是铜、锌、镍等普通金属,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镀金或镀银首饰。更有一款标注“S925”的耳环与银毫无关系,检测竟发现致癌物镉含量超标9000多倍,长期积累会显著提高患癌风险。
至于为何厂商仍使用含镍、含镉的合金,专家指出,这类材料成本极低、容易加工、外观亮丽,不易氧化变色,因此广泛被使用。但随着佩戴时间增长,镀层磨损后,有害金属会直接与皮肤接触,从而造成过敏反应和潜在健康危害。
专家提醒,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必须警惕材质虚标与重金属超标问题。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低价饰品”的真实成本,避免因省小钱而损害健康。与此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加强抽检与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问题商品,守住公共健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