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霹雳州州委罗添权针对交通部加强打击超载罗厘的政策表示,尽管执法方向正确,但若单纯依靠“严打”而缺乏系统性的配套措施,可能会对产业链、物流体系以及物价结构产生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
在一份声明中,罗添权指出,交通部长陆兆福近期强调将采取“零容忍”态度打击超载,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尽管这一政策目标良好,但在执行层面远比口号复杂。他认为,政府若未充分评估业者的调整成本,可能会导致矛盾的后果:一旦单车载重受到限制,业者将不得不增加运送车辆的数量来完成同样的运输量,这样反而可能导致公路上的罗厘数量增加。
他反问道:“如果原本10辆车的货物需要,现在需要15至18辆车来完成,那么公路会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罗添权进一步强调,交通部应充分认识到,增加车辆数量势必提高事故发生的风险,尤其在联邦公路和民用车混行的路段。与其单纯依靠执法,政府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一部门能解决的。业者需要时间、明确的政策指引以及可预见的运营环境,而不是突如其来的新规。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罗添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重新规划重型车辆的行驶时段,如限制其在夜间行驶。这一做法在多个国家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减少不同车种混流、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同时缓解白天的交通压力,并有助于促进夜间经济如餐饮和维修服务的发展。
他指出:“罗厘司机不应仅被视为违规者,他们同样是受政策影响的群体。”他呼吁政府应设定合理的调整期,并分阶段实施载重标准,同时根据货物类型设定合法的载重上限。此外,还应建立透明稳定的运费机制,否则如果执法过于严格,行业将变得更加混乱,最终的代价将由消费者和公众安全来承担。
罗添权提醒,若交通部继续以“加重罚款、频繁取缔”为主要手段,却忽视了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不仅难以改善公路安全,反而可能因缺乏前瞻性规划而使现状恶化:更多的罗厘、更高的风险以及上涨的物价,最终整个社会都将为这些短视政策付出代价。
他最后重申,政府应在执法、法规和行业改革之间找到平衡,以务实的步伐朝着“零事故”的目标迈进。只有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严打超载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再严格的政策也可能带来更危险的道路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