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睡前只是想随便刷几条短视频,结果越刷越精神,一路刷到凌晨?
可是换成看书、看文章,没两页就想滑走、没三分钟就开始困倦?
如果你也中了这些症状,那真的要留意了——短视频正在默默“偷走”你的专注力、阅读力、甚至思考能力!

以下这些影响,很多人都已经中招,却毫无自觉。

Advertisement

危害一:专注力被严重削弱

短视频为了在短短十几秒到一分钟内抓住你的眼球,会不断用音效、字幕、强节奏画面刺激你的大脑,让你不停分泌多巴胺。
久而久之,你的注意力会被训练成只能短暂停留,想专心做一件事反而越来越难。

你可能会发现:
看书看不进、工作三心二意、十分钟不滑手机就焦虑不安。
你以为自己在放松,其实是在被“碎片化刺激”绑架。

危害二:阅读耐力与理解能力退化

以前读书一口气能看好几章,现在五页都撑不过去?
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习惯快速切换画面,不再适应长内容。

这会导致:
读长文变吃力、看报告需要反复几遍、理解复杂内容困难、逻辑思考能力也跟着下降。
不是你变懒,而是你被“短刺激内容”重新塑造了思维模式。

危害三:表达能力开始退步

长期只接收短平快的内容,会让你失去组织语言的能力。

你可能遇过:
想写文章却写不出两百字、IG 文案词不达意、聊天说没几句就卡壳、越来越依赖表情符号代替语言。
大脑久不练习长线思考,自然变得“说不出、写不出”。

危害四:耐心逐渐被磨光

看惯了几秒就有高潮的短视频后,你的耐性也会被无形消耗。

做事情变得急躁,等不了结果,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让人解释慢一点也会烦躁。
最近总觉得“为什么我努力了却没成果”?
很可能是你已经被快节奏惯坏,忘了真正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累积。

危害五:作息全面被打乱

白天没精神、晚上却特别清醒,是“信息超载”后的典型现象。

大脑被短视频的多巴胺刺激习惯后,没刷几条就觉得空虚、睡不着。
长期下来会出现慢性失眠、疲劳、注意力下降、精神难集中等问题。

短视频不是不能看,但若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专注、越来越依赖手机,那就是大脑在对你发警讯。
适度娱乐无妨,但别让短视频悄悄偷走你的专注、思考与耐性。

上一则新闻别再用汽车充手机了 专家揭秘隐藏风险
下一侧新闻大马逾1.6万少女未婚怀孕 马来人占了高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