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蓝志锋认为,吉打橡胶城动土仪式的中文石碑争议,完全是伊党长期操作“中国恐惧论”后遭到的反噬,可谓“政治回旋镖”,最终打到自己才知道刺痛。

他在面子书撰文质疑,为何区区“奠基”两个普通名词,会让部分人瞬间敏感过度?既非宗教词汇,也非不雅用语,却被放大成政治议题,令人匪夷所思。

Advertisement

蓝志锋指出,这原本是推动投资的喜事,却被硬生生扭成政治炒作。政敌不断拿“只有中文”做文章,迫使主持活动的州行政议员哈因希尔曼连番解释,甚至出现把州旗误当成中国国旗、要检查中文牌匾、甚至要求公开马来文讲稿等荒唐场景,结果一个正经的投资项目变成放大镜底下的政治戏码。

他直言,这正说明当前政治已被种族与宗教情绪牵着走。伊党与国盟过去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中国渗透”,凡与中国沾边的都被妖魔化,从国旗、国歌到“奠基”两个字,全成了煽动情绪的工具。

如今轮到自己推动中资项目,却被同阵营围攻,是典型的“被自己人打脸”。即便相关投资高达26亿令吉、带来大量就业,也被一些人刻意忽略,反倒对石碑上的两字穷追猛打。

蓝志锋也点出,这并非首次发生。当年纳吉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主持动土典礼时,“奠基”石碑上也有中英文,同样被攻击,如今伊党重演同样的剧情,只说明保守派的“中国焦虑症”至今未愈。

谈到哈因希尔曼本人,他形容对方是伊党中少有的温和派,从未发表极端言论,现在却要背负党内种族政治的后果。他批评,为淡化争议而把石碑照片中的“奠基”马赛克处理,反而显得心虚,也进一步激起反感。

他最后感叹,若区区两个汉字都要躲躲藏藏,多元社会究竟退步到什么地步?而这种政治敏感与误导,不只损害国家招商形象,也拉低马来西亚迈向开放与多元社会的步伐。

上一则新闻10万拨款变“豆腐渣工程” 诗巫停车场粗糙施工曝光
下一侧新闻黄明志卷命案丢工作 女方闺蜜:你还有条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