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接连发生虎头蜂伤人事故之际,央视《财经调查》追踪发现,一条隐藏在市面下的“毒蜂灰色产业链”正迅速扩张:人工繁育、非法交易、虚假疗效宣传、线上教学一条龙,生态风险与公共安全隐患正被悄悄放大。

调查显示,不少人私下大量繁育被称作“杀人蜂”的七里游虎头蜂——这种蜂不仅攻击性极端强烈,受刺激后能追击上公里,甚至强到足以猎杀眼镜蛇。一些养殖者的蜂巢距离村民的房屋、学校或田地仅十来米,现场毫无隔离措施,只要靠近就可能遭群蜂突袭,危险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Advertisement

虎头蜂在学名上属于胡蜂,全身带毒,性情凶狠,中国各地都曾发生严重咬伤甚至致死案例。多个省份已发布通告强调必须严控虎头蜂危害并禁止养殖,但在网络和民间,却形成了另一套“地下养蜂经济”。

《财经调查》接获消费者投诉称,网购平台上充斥着所谓的“虎头蜂治病”宣传,不仅售卖活蜂,还兜售泡蜂酒、蜂蛹等制品,甚至出现付费教授“如何养虎头蜂赚钱”的课程。记者潜入多个直播间,发现虎头蜂被按只贩售,每只1至2元人民币,主播鼓吹“泡酒治风湿、敷用消肿”。不少顾客一私讯,立刻被推销更高价的“特殊疗效蜂酒”。这些产品大多瓶身无厂址、无成分、无日期,完全属于“三无产品”。

四川、云南多名养殖户在采访中承认,所谓“疗效”纯属营销噱头,真正赚钱的是高价售卖蜂蛹。部分养殖户通过“蜂蛹批发”赚得数倍利润。调查进一步发现,最具攻击性的红娘虎头蜂、七里游虎头蜂正成为养殖主力,不但数量飙升,布点也极为随意——民宅旁、村口边、树林间到处可见蜂巢,却无围栏、无警示,极易引发群蜂事件。有从业者坦白,他们明知危险,但因法律未明确列入禁止,监管空缺让他们得以继续扩大规模。

这条产业链甚至出现了“培训加盟模式”。一些机构收取6666元培训费后,提供虎头蜂养殖课程,并顺带向学员出售蜂王与蜂巢,形成完整的产业循环。云南昆明的蜂蛹交易市场更是一天可卖出20吨,巨大需求推动更多人投入这个高度危险却利润诱人的行业。

生物专家与生态学者警告,高危虎头蜂在多地已被列为必须清退的风险物种,但畜牧法规未对其养殖作出明确限制,形成严重监管真空。研究者谭江丽指出,无序养殖不仅增加攻击事件,还可能破坏当地生态链,加速外来种扩散,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构成长期威胁。

在安全隐患不断累积、人蜂冲突事件愈来愈多的背景下,这条看不见的“毒蜂经济”正在成为一个亟待补洞的监管黑区。

上一则新闻日本要当亚洲新“副警长”?铺了十年的地缘大棋局
下一侧新闻“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丧邦” 高市早苗言论极其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