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近日不断强化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批评力度,并罕见呼吁国人“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然而,本报系记者16日实际走访上海浦东机场发现,飞往日本的旅客数量依然不少,旅客情绪大多平静,现场并未出现大规模退票或恐慌迹象。
在浦东机场出境大厅,可看到中国国航、东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多班飞往日本的航班陆续开放登机,准备出行的旅客虽不多言,但出行计划仍如常推进。
一名准备前往福冈旅游的柳小姐受访时表示,她也是前一天才看到官方发布的提醒,“今天就要飞了,根本来不及改计划。”对于社会上的反日气氛,她坦言近几年已不如过去强烈,相关情绪“可能还需要时间发酵”。
与她同行的友人则认为,不少年轻人对中日关系的政治起伏并不特别在意,举例近期日本动漫电影《鬼灭之刃》上映,身边许多朋友仍照常购票观看。“情势变化很快,可能像中美关税战一样,谁知道下礼拜又会怎样?”她说,不过若出发日期再晚一些,他们或许就会考虑取消行程,并更关注明年农历新年前后的状况。
在上海工作的白领林小姐也观察,网络上的“反日声浪”确实较为显眼,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嘴上骂一骂就算”,若本来就有明确的旅游、工作或留学安排,仍会选择照常前往;反倒是原本犹豫观望的人,可能因此进一步拉长观望时间。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平台“旅行雷达”公众号上也出现不少讨论。部分正在日本旅游的游客留言称,当地一切如常,“富士山脚下满是中国游客”,并认为双方关系虽紧张,但升级到更极端状况的可能性极低,“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说打就打”。
整体而言,尽管官方语气强硬,但实际旅行市场与一般民众反应仍相对冷静,短期内对中日民间交流的影响尚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