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民主,历来被奉为现代文明的信仰符号;而在这场全球意识形态的剧场里,美国一直扮演着那盏自诩“照亮世界”的灯塔。明年便是美国建国250年,但若回望其历史前两百年,那盏灯照亮的,却是奴隶主的庄园与种族隔离的铁栏。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誓言才被写进黑人公民的宪法权利里。然而,那依旧只是纸上的平等——形式被兑现,实质仍在遥远的阴影中。

Advertisement

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与资本扩张攀上世界之巅。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这个国家更彻底成为唯一霸主,从金融体系到媒体话语,从科技标准到文化输出,美国无处不在,无所不控。于是,“自由、民主、人权”被包装成成功的密码,被兜售成一种普世真理——仿佛照抄这一套制度,就能复制美国式的繁荣。

然而,那只是漂亮的幻象。
正如中国学者李世默在2013年的访谈中所言:所谓“自由民主”,其实是一道由西方设计的政治模板,一种被制度化的信仰营销。他指出,那些盲目追随西式民主的国家——从非洲到南美,从印度到东南亚——无一不在数十年后陷入同样的泥沼:政治内耗、社会分裂、经济停滞。

看看印度、阿根廷、巴西、孟加拉、菲律宾、印尼、泰国——包括大马在内,这个模式几乎都演变成无尽的内斗。选票成为权力的代币,民主被稀释成政治表演。即便如台湾、韩国等“民主优等生”,依然逃不出党派恶斗与社会撕裂的循环。

唯一例外的,是新加坡。这个在李光耀铁腕下崛起的岛国,以纪律与实用主义创造了稳定与富裕,但在西方眼里,却“不够民主”。于是,成功反而成了异类。

十二年过去,李世默当年的警语愈发刺耳:那些高举民主旗帜的国家,不仅没有更好,反而更糟。欧美的民主堡垒如今被自己选出的政客掏空,国家被民粹撕裂。选举变成了政治娱乐,领袖成了流量明星。

特朗普正是这一时代的缩影——没有行政经验,却靠金主、媒体与煽动成功登顶。贸易战、科技战、制裁与封锁……这些手段比殖民时代更粗暴,却仍披着“自由世界”的外衣。如今,美国政府停摆创纪录,公务员领不到薪水,数千万人因援助中断而面临饥饿。所谓“民主的自我修复能力”,成了最荒诞的笑话。

“纠错机制”早已沦为“循环犯错”的借口。美国人一再把小布什、拜登、特朗普送上权力巅峰;大马国会的情景,也不过是这场政治闹剧的缩影。选举有了,政党有了,民主体制却只剩下皮囊。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布城,人民的共同情绪都是——失望。
失望于制度的僵化,失望于政客的表演,也失望于那种明知荒唐却依然被灌输的“信念”:民主虽乱,但它是唯一的真理。任何质疑都会被粗暴定性:“不喜欢?那你滚回你的祖国大陆!”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正是现代民主最可怕的贫乏之处。它让人失去独立判断,只剩下口号与阵营。

政治改革者若真有远见,就该勇于破除这种单一模板的迷信。不是要否定民主,而是拒绝盲从。一个国家的制度,必须扎根于自身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现实——不是照抄,而是创造。

正因如此,新加坡才能在铁律与纪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而马来西亚,若能摆脱“照抄西方”的思维束缚,也未必不能。

“自由民主”若只是模仿的借口,而非建设的工具,那么它只会成为另一种殖民。
真正的现代国家,不是抄袭美国,而是敢于做出自己的版本。

上一则新闻把谎言当策略、把掩饰当智慧:国家级的荒谬正在上演
下一侧新闻孩子高烧住院却被吵醒 爸爸怒斥病房缺乏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