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关键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正逐渐演变为一项“战略武器”。虽然美中上周刚在关税与稀土出口上达成“暂时休战”,但专家指出,北京的筹码远不止稀土,其在成熟制程芯片、锂离子电池与制药原料三大领域,同样拥有能撼动全球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锂电池:中国的绿色霸权

锂离子电池被视为现代能源革命的核心,从电动车到再生能源储存系统,无一不依赖这一技术。谁掌握电池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汽车与绿色能源的主动权。

Advertisement

目前,全球两大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与比亚迪(BYD)——皆来自中国。即便电池在海外组装,其关键原料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

根据Benchmark矿业情报公司数据:中国厂商生产了全球79%阴极材料92%阳极材料,在化学锂精炼市场占63%份额,并掌握80%的精炼钴近乎垄断的98%精炼石墨

北京当局也在防止技术外流上步步设防——自今年7月起,锂电池核心技术输出必须经过批准;10月进一步规定,部分阴极材料与制造设备出口须申请许可证。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电池原料的最大供应国,也正通过行政手段强化其技术主导权。

成熟制程芯片:中国的制造防线

虽然中国在高端制程芯片上仍受美方封锁,但在成熟制程半导体领域,中国的产能已占全球约三分之一。

这类芯片虽不属尖端科技,却是汽车电子、家电、工业控制与国防设备的命脉。日前,荷兰安世半导体(Nexperia)被迫退出英国工厂的事件,暴露出中国资本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两种半导体核心原料——镓(Gallium)与锗(Germanium)。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中国生产了全球99%的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锗生产国。若北京限制出口,全球光电、通讯与卫星设备产业恐将陷入“原料短缺危机”。

制药原料:看不见的依赖

美国药房货架上看似“美国制造”的药品,其背后原料多半来自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料药(API)与中间体化学品生产国之一。

美方进口的**普拿疼(对乙酰氨基酚)安舒疼(布洛芬)**主要成分,几乎全数源自中国。即便印度被视为“学名药王国”,其药品活性成分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专家指出,北京深知药品供应的战略敏感性,因此极少公开利用此优势作为外交筹码——但一旦中美关系持续恶化,这项“沉默的依赖”可能成为另一枚隐藏的地缘政治炸弹。

全球供应链的新冷战

分析认为,中国在电池、芯片与制药三大关键产业的布局,源于过去数十年的产业政策与国家主导投资,如今已形成一套从原料到制造再到出口的“闭环供应链”。

这不仅让中国在绿色能源、制造业与医疗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也使西方国家即使想“去风险化”,仍不得不面对现实依赖。

正如一名美国学者所言:“稀土只是中国的第一张牌。真正的博弈,还在能源、科技与生命产业的深层链条中进行。”

上一则新闻王心凌认有亲密关系 但强调与吴克群“只是朋友”
下一侧新闻豪雨与强风 将袭击多个州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