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陛下严肃警告,国内校园暴力、霸凌、性侵及少年凶杀案件频频发生,而多数施暴者年龄不到17岁,这不仅反映教育体系在人格培养上的失败,也暴露出学生严重的精神与情绪危机。

陛下指出:“今日的困境,是因为过去未能及时与果断防范所造成。长期的否认、拒绝承认错误、傲慢自负、不愿听取批评、过度妥协与缺乏行动,使问题一步步恶化。”

Advertisement

他强调,学校原本应是最安全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危险温床,代表社会正陷入严重的人性危机。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国家的警讯。陛下呼吁,社会各界不应将此课题政治化或作为攻击政府的工具,而应正视这是长期累积下的“社会癌细胞”。

苏丹在霹雳州政府大厦主持“2025年全国廉正月”开幕时指出,教育的真正目标已被扭曲,如今人们更注重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却忽略了教育的核心精神与人格塑造。

“教育的意义,不只是培养最聪明的人,而是塑造最有仁心的人。”

他指出,政府自独立以来持续将教育视为国家根基,并在2026年预算案中拨出高达662亿令吉予教育部、186亿令吉予高教部,但若这些投入无法培育学生的品格与道德,教育就失去了真正意义。

“当教育失去道德方向,学业成就再高,也不代表文明的进步。”

廉正从家庭开始

陛下强调,廉正的根基始于家庭教育,由父母树立榜样,再由教师、社会与领袖延续。

他引述反贪会资料指出,校园中仍存在贪腐与道德沦丧的现象,包括教师以性骚扰换取学生考试通过、学生以金钱换取职位等。

“校园霸凌、行贿等问题并非新鲜事,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媒体揭露,但至今仍未根治。”

年轻世代廉政意识薄弱

苏丹援引多项调查结果,揭示年轻人对贿赂与诚信的态度令人忧虑。

  • 2002年国大研究显示,30.5%大学生愿意收贿
  • 2017年大马廉正学院调查中,每3名学生就有1人认为收回报不算贿赂
  • 最新调查中,近2成学生坦言若不被惩罚,会选择行贿。

历史的警示:廉正一旦崩塌,国家也将沦陷

陛下以历史为鉴,指出无论是古代中国的长城失守,还是1511年马六甲的沦陷,真正摧毁国家的并非外敌,而是内部的腐败与背叛。

“一旦廉正崩塌,权力将变得脆弱;当诚实不再,独立也会失去根基。”

他提醒,无论是公务员、企业领袖、政治人物或宗教组织,都必须以廉正为本,才能守护国家的根基。

廉正排名连年下滑

陛下指出,马来西亚在2003年推行《国家廉正大蓝图》后,反而从当年的全球第37位跌至2024年的第57位,并在2018年与2022年触及历史最低点第61位。

大马廉正学院(IIM)成立20年来获拨款逾2.12亿令吉,但陛下认为,该机构需在有限资源下以更具创新的方式推动廉正文化,才能真正应对当下的诚信危机。

上一则新闻婚宴桌上摆二维码 宾客傻眼像在讨钱
下一侧新闻首位穆斯林市长诞生 曼达尼改写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