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政坛的倪可敏与娱乐圈的黄明志,先后成为公众舆论的中心人物。两人来自截然不同的领域,却因相似的傲慢姿态——那种“名声与德行不相称”的气度——双双跌入舆论的漩涡。

大马自由撰稿人谢委谒表示,倪可敏,身为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理应是公务体系的楷模。然而,在出席“I Lite U”活动时,当记者询问为何活动名称不用马来文,他脱口而出一句“我会打电话给你总编辑”。这看似一句随口的回应,却被外界解读为对新闻自由的威胁与权力的滥用。舆论瞬间沸腾,批评声铺天盖地。最终,倪可敏不得不公开道歉,承认言辞欠妥并撤回言论,强调自己尊重新闻自由。然而,那一瞬间流露的傲气,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他政治形象难以抹去的阴影。

Advertisement

他说,这一事件揭示了权力的考验:当一个人被权势与赞誉包围时,是否仍能保持谦卑与自省?权力若缺乏自制,便容易转化为特权;质疑被视为冒犯,批评被当作挑衅。当公职人员在言行上失去分寸,受损的不只是个人声誉,更是公众对体制的信任。倪可敏的道歉或许能平息争议,但要重建尊重,却远比开口认错来得艰难。

另一边,黄明志也在经历属于自己的“高处坠落”。台湾网红谢侑芯猝死案震惊社会,而他因被证实在场而被警方带走调查。起初,他坚称自己无辜,否认吸毒,表示愿意全面配合调查。但警方随后公布的验尿结果显示,他体内含有四种毒品成分,舆论顿时哗然。昔日那个敢怒敢言、挑战体制的叛逆歌手,如今被现实狠狠反噬。

黄明志的争议,不只是个人失误,更是一种象征。名气曾赋予他说真话的勇气,却也让他的一举一动被无限放大。公众可以容忍他桀骜不驯的艺术表达,却无法原谅他在法律与道德底线上的越界。身为影响千万年轻人的公众人物,一旦失去自律,不仅摧毁的是自身信誉,也动摇了社会对榜样的期待。

倪可敏与黄明志,一个手握权力,一个掌控舆论。他们的命运虽不同,却同样被傲慢击倒。权力与名气,本是责任与节制的考验;当名望超越德行,当自负取代谦卑,失衡便成为必然。最终,他们都要学会一个相同的教训:真正的权威,不在于职位,而在于品格;真正的影响力,不来自声量,而源于自律。

这两场风波无疑是一面镜子——提醒所有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社会赋予你关注与权力,不是让你炫耀优越,而是要求你承担更多。名与德必须并行,缺一不可;一旦脱节,再耀眼的名气,也终会被傲慢的阴影所吞噬。

上一则新闻协助警方调查谋杀案 黄明志料将押往法庭
下一侧新闻当“酒会”变政治风暴 安华与社会的价值拉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