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业内人士透露,缅甸近期针对臭名昭著的网络诈骗园区展开突击行动后,意外引发一场“黑色招募潮”——大批诈骗人员逃离旧据点,蜂拥前往邻近地区继续从事非法勾当。

近年来,东南亚遍地开花的诈骗中心以爱情骗局、投资陷阱及虚拟货币诈骗为主要手段,每年骗取全球受害者数十亿美元。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不少诈骗分子是被贩运到这些“网络血汗工厂”,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高薪诱惑主动加入。

Advertisement

上月底,缅甸当局重兵突袭位于妙瓦底的KK园区后,约1500人仓皇逃往泰国,但仍有更多人选择留守原地,或转投其他诈骗集团。

一名来自中国、曾参与诈骗的人员向法新社透露,10月23日突击发生后,园区数百人外逃,他则被以月薪1400美元(约5886令吉)的高薪招募到离原地仅三公里的新园区。他坦言:“有人被不良老板接走,也有人进入所谓的‘正规公司’,全靠运气。”

全球反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组织专家托尔指出,这次逃亡潮实际上让诈骗产业完成“洗牌”——大量从KK园区逃出的诈骗者被其他犯罪集团重新吸收,诈骗活动反而更加分散、隐蔽。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东南亚与东亚地区因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0亿美元(约1555亿令吉),实际数字可能更为惊人。由于涉及加密货币转账与受害者报案率低,这类犯罪几乎难以追踪。

缅甸政局长期动荡、边境武装割据,使得这片土地成为诈骗集团的温床。军政府虽在中国压力下宣布打击行动,但外界普遍认为行动有限,更像是在“做样子”。

根据泰国当局统计,此次逃亡潮中,约1500人越境进入泰国,其中包括500名印度人、200名菲律宾人及来自逾20国的公民。官方正艰难区分谁是被骗入园区的受害者、谁是主动参与的加害者。

一名逃出的菲律宾男子回忆说:“当武装人员抵达时,我们所有人都往外跑,那是唯一的机会。”他与同胞趁乱逃出,乘船渡河抵达泰国。

专家估计,KK园区曾容纳约2万名工人,主要为中国籍人员,目前逃出的仅占总数不到10%。滞留者的命运仍未明朗。有人甚至被武装团伙高价“转卖”至其他诈骗组织,每人价值高达7万美元(约29.4万令吉)。

有受访诈骗者向法新社透露,园区内“每晚都能听到爆炸声”,但他认为那只是“表演式执法”,当局并无意真正摧毁这条利润链。

人权组织呼吁,唯有追查并逮捕背后操控诈骗网络的中国籍头目,冻结其资产,才是根除这场东南亚跨国诈骗危机的关键。
“这些人必须被绳之以法,否则所有行动都只是空谈。”人权倡议者克里提亚直言。

上一则新闻网红谢侑芯命案 黄明志控救护车迟到被打脸
下一侧新闻扎希否认与凯里谈重返巫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