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妇女因误信“美国华裔工程承包商”的甜言蜜语与投资承诺,结果陷入精心设计的跨国骗局,前后被骗走高达132万新元(约425万令吉),不仅血本无归,还被迫变卖公寓偿债。

现年66岁的陈玛莉(化名)曾任职于石油与天然气跨国公司高层,事业有成、经济稳定。离婚逾二十年、独居多年的她原本打算安享退休生活,却在网络上遇上自称“Jason Tan”的骗子,让人生急转直下。

Advertisement

从社交媒体结缘

去年10月,陈玛莉在Instagram上收到“Jason Tan”的私讯。对方自称是旅居纽约曼哈顿的美国华裔承包商,经常分享旅游照、家庭照与商业活动照片,塑造出成功稳重的形象。两人随后转移至WhatsApp聊天,对方谈吐得体、英文流利,让她渐渐卸下戒心。

她强调自己并未陷入“爱情骗局”,而是单纯信任一位“事业有成的朋友”。“他看起来真诚、专业,从不谈感情,只聊工作与投资。”

“跨境工程”引信任

数周后,Jason声称正投标“新加坡上市公司在马来西亚进行的地下管线工程”,并在一个月后表示成功得标,工程总值高达250万美元(约1049万令吉)。他还传来带有公司信头与“总裁签名”的合约文件,让她深信不疑。

不久后,他称自己飞往怡保监督工程,携带80万美元现金在关卡被扣留,急需一笔“保释金”周转。出于信任,陈玛莉立即转账1万新元(约3万令吉)。

连环借贷陷阱

此后3个月,对方以“工程资金被冻结”“采购设备急需现金”等理由,陆续向她借款。每次他都承诺,一旦工程完成,将把高额报酬直接汇入她的账户作为回馈。

在高回报诱惑与情感信任双重作用下,她不但转账,还依照对方指示,将5家银行的提款卡藏于衣物邮寄至马来西亚;甚至四度亲自携带40多万新元现金到新山,交给一名印裔男子转交“Jason Tan”。

最终,她的积蓄、公积金与亲友借款全数被骗,总损失132万新元。

变卖公寓偿债

银行察觉她账户提款频密,致电查询,但她当时仍深信“工程进展顺利”。直到今年3月,Jason突然失联,她才惊觉受骗。儿子调查后发现所谓合约与公司文件全为伪造。

陈玛莉随即报警,但警方指出,她寄出的提款卡涉及多家银行(中国银行、马来亚银行、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及联昌国际),骗子共利用这些卡进行约300次提款。

因债务沉重,她在10月31日以79万新元(约254万令吉)低价卖掉东部一间仅10年屋龄的公寓,搬到儿子家同住,仍背负数十万债务。

辅导员与放贷商伸援

新加坡借贷协会副会长黄建玮指出,案件在亚杜兰生命辅导中心协调下,放贷方最终同意减免大部分滞纳金,并暂停追讨。陈玛莉也在家人劝说下勇敢公开经历,提醒其他长者:
“网络上那些看似完美的‘成功人士’,往往是骗局的开端。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让善良变成他们的武器。”

上一则新闻坠“幸运奖励”陷阱 民都鲁女子被骗血汗钱
下一侧新闻误信TikTok兼职陷阱 美里经理惨亏逾万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