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在炎热的天气里喜欢咬冰块消暑,但如果你经常、甚至上瘾式地咬冰块,那可不是单纯的喜好,而可能是身体在发出“缺铁警讯”!
医学专家指出,爱咬冰块(Pica嗜异症的一种)常被视为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的潜在征兆。除了咬冰块,这类患者还常表现出容易疲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脸色苍白、指甲易断裂等症状。若长期忽视,甚至会出现心悸、气喘、脱发、情绪不稳等严重状况。
🔬 缺铁贫血的隐性危机
铁质是制造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关键元素,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当体内铁质不足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身体各部位就会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从而引发各种不适。
专家解释:“很多患者以为只是太累或睡眠不足,但其实是慢性缺铁造成的。”
尤其是女性族群最为高风险:
- 经期量多或经期过长者容易因失血过多导致铁质流失;
 - 孕妇若补铁不足,不仅自身容易贫血,也会影响胎儿发育;
 - 素食者因少摄取动物性铁质(血红素铁),也更容易出现缺铁问题。
 
除此之外,肠胃疾病(如胃溃疡、痔疮、胃酸倒流、吸收不良症)、慢性肾病、癌症患者,以及有**慢性失血或长期服用止痛药(NSAIDs)**的人,也属于高风险族群。
🧊 为何会爱咬冰块?
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解释“爱咬冰块”与缺铁的关联,但研究推测,冰块能暂时刺激中枢神经,提高警觉度与专注力,让缺氧造成的疲劳感减轻,因此患者会不自觉地想咬冰块。
另一种说法认为,咬冰块能缓解口腔炎、舌头发热、口腔溃疡等缺铁造成的不适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咬冰块会伤害牙齿,造成牙裂、牙釉质受损,甚至导致牙神经发炎。
🍖 如何安全补铁?
专家提醒,补铁不是越多越好,应先通过抽血检测(例如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Ferritin)来确定缺铁程度,再依医师建议补充。
常见的补铁方式包括:
- 饮食补铁:多摄取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红肉、猪肝、贝类(蛤蜊、蚵仔)、菠菜、黑豆、芝麻、蛋黄等。
 - 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升铁质吸收率,可与水果(如橙子、奇异果)或蔬菜搭配食用。
 - 减少铁吸收抑制物:避免餐后立即饮用茶、咖啡或牛奶,这些饮品会阻碍铁质吸收。
 - 必要时服用铁剂:若饮食难以满足需求,可依医师建议服用铁剂,但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便秘、胃部不适等。
 
🚨 专家提醒
若你发现自己常咬冰块、容易疲倦、头晕或情绪不稳,千万别忽视!这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讯。
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血液检测,及早补铁与改善生活习惯。
“别让‘爱咬冰块’成为无声的健康警钟,听懂身体的讯号,才能真正远离贫血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