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党(伊党)若要推举首相,并不一定得赢下80席。只要国盟整体议席增加,且伊党依然是联盟中最大党,从理论上讲,依然具备提名首相的机会。
假设来届大选中,希盟与国阵选票出现流失,而国盟内部的议席分配维持不变,伊党有望拿下约51席、土团党约47席,再加上东马地区的3席支持,国盟合计可达101席。在这种情况下,国盟可能成为国会中议席最多的联盟,而伊党自然仍是其中的最大党。
然而,伊党若想真正推举首相人选,必须跨过两道政治关卡。
第一关,是说服盟友,尤其是土团党。目前土团党内部也有多名重量级领袖有意问鼎首相之位,若伊党坚持要掌舵,势必引发联盟内部的权力摩擦。如何在不破坏团结的前提下分配最高职位,将是伊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第二关,则是跨阵营的支持与公众观感。即便国盟内部达成共识,伊党仍需拉拢其他政党或独立议员,才能在国会取得过半数。问题在于,伊党近期党大会以“回归伊斯兰方案”为主题,党主席哈迪阿旺更强调“以伊斯兰教义诠释宪法”。这类立场固然能稳住马来穆斯林选票,却可能令非穆斯林及东马选民感到戒心。尽管伊党在大会上频频强调“包容”与“多元合作”,但在宗教议程不变的前提下,能否取得跨族群支持,仍充满不确定性。
从现实角度看,伊党在短期内要独力赢下80席的可能性依旧极低。即使在最乐观的预测下,也顶多逼近70席。若为扩大势力强行染指土团党传统选区,反而可能削弱国盟内部的凝聚力。
因此,即使伊党成为最大党,也必须在提名首相前先取得盟友认同与族群信任。若无法化解内部竞争及外部疑虑,即便坐拥最多议席,也难以顺利入主布城。
总体而言,伊党确实展现出更强烈的执政企图,但从理想到现实,仍横亘多重关卡。未来能否真正问鼎首相宝座,取决于三大关键:
- 国盟整体议席能否突破百席门槛;
- 伊党与土团党能否维持稳固合作;
- 伊党是否有能力跨越宗教与族群鸿沟,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换言之,伊党离布城的距离,不在选票数字,而在政治共识与信任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