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成了全场焦点。两人相见甚欢,彼此赞美、互捧对方的外交手腕,媒体大肆渲染,仿佛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政坛双雄”。然而,许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不久前安华在国际舞台上仍为如何与特朗普取得联系而头疼,那段外交尴尬如今被巧妙地掩盖在光鲜的镜头下。

特朗普上任以来,已彻底改写全球政治格局。他喜欢打破常规、挑战体制,每次出招都引发巨大争议,但也因此牢牢掌握舆论焦点。美国国内的抗议声与民众不满对他而言,不过是背景噪音;他更乐于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享受成为新闻头条的感觉。

Advertisement

而在大洋彼岸的马来西亚,安华的执政轨迹似乎走上了相似的道路。三年来,他频频出访,几乎成为“空中首相”,在国际会议上侃侃而谈,从伊斯兰世界的和平呼吁到加沙人道援助,无不积极扮演“全球调解者”的角色。此次东盟峰会上,特朗普更在公开场合称赞安华为“区域稳定的重要推手”,让他风光一时。

但回到国内,景象却截然不同。物价飙升、外资退场、青年就业停滞,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从反贪争议到交通惨祸,从校园暴力到司法信任危机,民众的不安与失望不断累积。政府的回应往往流于形式,召开记者会、发文告、宣布短期措施,却鲜少触及根本。人们开始质疑,首相究竟是国家的舵手,还是国际舞台的表演者。

特朗普与安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善于操控舆论、喜欢被聚光灯包围,也都相信自己能以个人魅力重塑政治叙事。但两人所处的制度决定了命运的不同。特朗普必须面对2026年中期选举的检验,若无法交出成绩单,选民的审判将毫不留情;而安华则没有类似机制,哪怕民怨四起,也难以撼动其任期。

一个国家的领袖若只在国际场合博取掌声,而忽视民生疾苦,再华丽的外交辞令也难掩国内的焦虑。舞台上的掌声终有散场的一刻,真正能留在历史中的,不是合影的笑容,而是他是否让人民过得更好。

上一则新闻为了女儿学费外地赚钱养家 男子不幸猝死车内
下一侧新闻一致通过4项决议 国盟公布各州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