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名网友近日进行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实验:他在iPhone的前镜头上贴上胶带,却依然能够顺利解锁Face ID,甚至成功使用Apple Pay付款。这一结果让不少网友惊呼“难道iPhone能看穿胶带?”,但事实上,Face ID的辨识机制与前镜头拍摄无关,而是依赖一套隐形的红外线感测技术。

许多人以为Face ID是通过自拍镜头捕捉影像来辨认使用者,但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屏幕上方的“原深感测相机系统”(TrueDepth Camera System)。这套系统由三大核心组件组成:
首先是“泛光照明器”(Flood Illuminator),它会发射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源,让手机在黑暗环境中也能“看见”使用者的脸部;
其次是“点阵投射器”(Dot Projector),能投射出超过3万个红外光点,建立出脸部的三维立体深度图;
最后是“红外线镜头”(Infrared Camera),负责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点并计算深度数据。所有这些资料都会在晶片内部的安全区(Secure Enclave)中进行加密处理,再与用户原本储存的脸部模型进行比对。

Advertisement

至于为何贴上胶带仍能顺利解锁?专家解释,这是因为红外线具备穿透部分薄膜材质的特性。对可见光来说不透明的胶带或雾面保护贴,其实能让红外线部分穿透,因此系统仍能捕捉到脸部特征。换言之,Face ID“看见”的不是照片,而是红外线下的深度结构。不过,目前苹果尚未公布不同材质覆盖物对Face ID辨识率的影响,因此不能保证所有情况下都不受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Face ID并非单纯“辨认脸型”,而是将脸部特征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储存在装置本地,且不会上传至云端。苹果表示,随机一名陌生人成功解锁的机率低于百万分之一。系统同时具备机器学习功能,能随着使用者外貌变化(例如戴眼镜、口罩或留胡子)自动调整模型。

专家也提醒,虽然胶带或薄膜不至于严重影响红外线感测,但若长期遮挡镜头区域,可能导致散热不良或留下污渍,进而影响Face ID的精度与设备寿命。建议用户避免长期覆盖感测区,以维持辨识稳定度与装置健康。

上一则新闻男星泪认4岁儿是特殊儿 每天都带去治疗
下一侧新闻东南亚最清洁空气排名 大马3地区挤入前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