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再度陷入微妙拉锯,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虽在言语上针锋相对,但双方仍试图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找平衡。随着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虽口头放狠话,最终仍选择坐上谈判桌——原因不仅是稀土供应受制于中国,更因为美国近700种药品的关键化学原料,也高度依赖中国生产。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稀土是中国手中最具战略威慑力的“经济武器”,但若中美矛盾进一步升级,北京可能动用更隐蔽的手段,而“药品原料管控”恐成新焦点。中国是全球唯一大规模供应多种药物关键化学品的国家,这些原料广泛用于抗生素、心脏病、癫痫、癌症及过敏症等治疗药物的制造。
《纽约时报》分析,美国几乎没有同类化学品生产厂房,原因在于相关制造过程污染严重、环保标准高,再加上人力与运营成本昂贵,使得国内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反观中国厂商,在较宽松的环境政策下以低成本生产,逐渐掌控全球药物原料市场。
《金融时报》进一步指出,尽管中美两国在外交上互相放话,但双方都清楚,全面对抗将导致两败俱伤。美国之所以急于缓和紧张关系,背后有现实考量——一旦北京限制关键药物原料出口,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医疗体系到制药业都可能陷入混乱。
报道形容,中美就像全球经济舞台上的两名重量级拳手,在擂台上或许会分出高下,但过程必定两败俱伤。外界关注月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是否能成为缓和契机,届时特朗普与习近平有望会晤,市场普遍预期双方或将达成新的共识,为紧绷的双边关系带来一丝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