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庆一名60岁男子长时间驾车后突发肺栓塞,险些丧命。所幸他及时就医,在医生紧急介入取栓治疗下转危为安,成功脱离险境。
据陆媒报道,这名王姓男子连续开车超过6小时后,隔天开始出现右上胸疼痛,随后疼痛范围逐渐扩散至整个右胸。起初他以为只是劳累所致,稍作休息后症状稍缓,便未加理会。然而几天后,疼痛频繁发作并加剧,甚至影响呼吸,家人担心之下立即陪同他前往西南医院就诊。
经全面检查,医生确认王男罹患“中高危型肺栓塞”。由于病情危急,医疗团队立刻启动紧急取栓治疗。经过数小时抢救,他的血流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主治医生陈永锋教授指出,王男在发病前长时间驾车、久坐不动且饮水不足,使得下肢血流减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后,就会阻塞血管,引发肺栓塞。
陈教授解释,肺栓塞多属急性发作,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咳血或晕厥,而“下肢深静脉血栓”正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他提醒,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保持活动”。长途驾驶者应每1至2小时停车休息10至15分钟,下车走动、踮脚尖、屈膝或抬腿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淤积。他同时建议驾驶时穿着宽松衣物,避免紧身裤或紧绷袜压迫血管,并在开车前及途中适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陈永锋强调,若驾驶途中出现腿部肿胀、麻木或轻微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车休息;若症状未缓解,必须尽快就医,以免小症状演变成致命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