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持续升温、台海局势日益紧张之际,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魏磊杰近日于上海主讲《中美大国关系下台海问题未来之展望》时直言,中美关系已出现结构性变化,“对华强硬”已成美国两党与社会的共同立场。他警告,未来十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窗口期,若在此期间未能完成统一,“可能将永远失去机会”。
魏磊杰学术领域涵盖民法、婚姻法与法治转型研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今年2月他赴台研修,6月则在《观察者网》撰文〈特朗普2.0时代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吗?〉,指出中美战略对抗已进入长期化阶段。
他分析,中美关系已无法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合作时期,如今的竞争是“全面性、结构性的”,已超越贸易逆差等经济层面,演变为长期战略对峙。未来十至三十年,中美之间将维持“龃龉共存”的新常态,美国无论政党更替,都会持续以各类手段遏制中国崛起。
魏磊杰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必须在未来十年采取决定性行动”,不论是政治谈判还是军事手段,皆需迈出实质步伐。“再拖延下去,随国民党来台的老一代已凋零,新世代的中华认同越来越弱,心理与政治距离将难以弥合。”
他提出,“文攻”仍是优先策略,即以军力和执法行动为后盾,通过扩大海警巡逻、强化区域管控等方式,逐步将台湾海空域纳入中国有效治理范围。去年5月的“联合利剑—2024A”环台军演,正是展示非战争手段强化主权声索的信号。
若最终走向“武统”,他分析可能的战术包括:先占离岛、封锁空域、部署特种部队进行突袭或定点打击。但他同时警告,此举代价极高,美国及西方势必以金融与贸易制裁报复——包括切断SWIFT国际支付系统、禁止关键出口与高科技贸易。
魏磊杰估算,一旦全面制裁启动,中国每年可能损失约人民币10兆元出口额,造成超过2,000万人失业。若叠加当前房地产低迷、地方财政紧绷与就业压力,将对社会稳定造成严峻考验。
他总结指出,中国需在战略上精确把握时机,以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三线并行,既防止外部干预“固化台海分裂”,又要确保一旦行动启动,能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政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