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风向一变,连最高的树都得低头。那股曾让人心驰神往的“开明之风”,如今早已被宗教与保守的逆流吞没。当希盟与行动党还在费尽唇舌解释“我们没变”,聪明的东马政党却正站在历史的临界点——一个天赐的机会摆在面前,就看谁敢伸手。
希盟早已失去了它的灵魂。安华政府上台后,行动党本该是理性与开明的守门人,却在三年之间,变成了沉默的旁观者。该发声的不敢说,该坚持的不敢碰。一场小小的旅游部宴会,因为宾客手持红酒杯就掀起全国风波,部长张庆信被迫道歉低头,而行动党则全程噤若寒蝉。所谓的“开明联盟”,如今不过是一场自我阉割的闹剧。
反观东马政党,他们展现的是另一种政治气质。砂拉越总理阿邦佐哈里坚守多元与包容,沙巴民兴党主席沙菲益阿达主张世俗治国,他们的论述在宗教氛围浓厚的西马,反而显得格外清新、理性、务实。那正是昔日希盟赢得城市与华裔选民的“黄金配方”——只是如今,配方被丢在地上,而东马人只需俯身拾起,就能轻松赢回那些被失望淹没的选票。
当然,东马政党若想撼动马来腹地并不容易。半岛的宗教土壤根深蒂固,“开明”二字在那片土地上,往往还没发芽就被骂声淹没。但若目标放在城市与混合选区——那些曾以理性、多元为信念的选民——那局面就截然不同了。因为他们早已对行动党的软弱无言,对希盟的退让无感,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敢说、敢做、不装腔作势的新选择。
而东马政党,恰恰具备这种特质。没有种族的包袱,没有宗教的枷锁,他们的政治风格务实、清新、有骨气。砂盟与沙巴政党如今在中央敢谈拨款、敢要自治,那份“硬气”正是西马选民最怀念、最渴求的政治姿态。
政治属于敢出手的人。希盟忙着取悦,行动党忙着沉默;而若东马政党此刻顺势出击,以“我们才是真正开明”的姿态跨海西进,不仅能撕开希盟的选区防线,更可能把“东风西渡”变成历史性的现实。
如今的政治版图,就像一片熟透的稻田——而那田地,从来不是希盟亲手耕种的。他们只披着“开明”的外衣,骗取了选民的信任,如今伪装被撕碎,留下的是一片等待重新播种的荒原。若砂盟与民兴党敢在此刻迎风而上,把真正的“东风”吹进西马,那么那面“开明”的旗帜,或许终于能在真实与勇气中重新飘扬。
到那时,人们会明白:改革,不在口号;信任,不在标语。真正的勇气,是在虚伪横行的年代,仍然敢说真话,敢走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