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当局不断提醒民众提防跨境网络诈骗,但仍有大量中国人陆续陷入陷阱、被拐至境外失踪。而当家属试图寻亲自救时,又往往掉入另一层骗局——那些假冒“营救人员”的诈骗分子,以“赎人”为名骗取金钱,却从未带回任何人。

来自甘肃的方女士向《法新社》讲述了她的经历。她22岁的弟弟于今年2月在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失踪。她推测,弟弟因为经济压力,被人诱骗前往靠近缅甸与寮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在西双版纳从事所谓“走私金表与黄金”的工作。

Advertisement

根据她掌握的电话记录,弟弟最后出现的地点在缅甸佤邦——当地是该国最庞大、武装最完善的少数民族势力控制区。方女士说,她现在几乎可以确定弟弟被人贩卖到缅甸诈骗园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姥姥又是癌症晚期,每天哭着问我有没有消息。”

陷入“赎金骗局”的家属
许多受害者家属发现,仅依靠官方途径几乎无法让亲人脱困,反而被逼无奈通过地下渠道“赎人”。这种做法往往让他们进一步卷入诈骗网络,为园区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方女士表示,她加入了数个微信寻亲群,里面有数十名成员都在寻找失踪于缅甸边境的家人。不久后,就有自称“私营救援人员”的人主动联系她,宣称能帮忙营救被困诈骗园区的受害者。

《法新社》追访十多名类似“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活跃于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平台,多数自称与园区内部人员或走私集团有联系,能透过“蛇头”与诈骗集团内部人脉“买人”或“协助逃脱”。

这些人索取的“赎金”往往高达数万美元,价格依所在园区与受害者是否欠债而定。部分人声称不收钱,但更多人会公开报价,还透露中间人会从赎金中抽成。

一名自称中间人的李超告诉记者,他在柬埔寨从事“营救行动”,负责侦查园区情况、租车接应逃亡者,“每月能赚几千人民币,但风险很高。”

救援黑市:真救人,还是再诈骗?
反人口贩运组织创办人、现代奴隶制研究者凌莉指出,所谓“民间救援”早已形成灰色产业,反而干扰正规反拐工作。她的团队主要协助家属在缅甸、柬埔寨寻找失踪者,并与警方合作或协商赎金。

她坦言,网上所谓的“救援人员”多半是骗子或机会主义者,“他们向绝望的家属收取高额费用,却常常无所作为。”

方女士也听过许多类似案例,“有人花了几千块,什么都没换回来。他们说认识‘里面的人’,其实又是另一个骗局。”

在她看来,这场跨境诈骗漩涡不仅吞噬了弟弟,也吞噬了无数家庭的希望——连寻人的路,都成了新的陷阱。

上一则新闻还没跨年就开唱 小哈尼抢先发布新年歌
下一侧新闻张柏芝近照疯传 嘟嘴比心少女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