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古晋一名洪姓女子误信WhatsApp诈骗电话,短短两天便惨失高达 11万6700令吉,事件不仅揭露网络诈骗手法愈发狡猾,也暴露出银行在防范可疑交易上的重大漏洞。
点击脸书广告陷阱 误入诈骗圈套
洪女士表示,事发于本月5日,她在浏览脸书时看到一则“居家营养餐烹调课程”广告,出于兴趣点击连结后,通过WhatsApp与所谓卖家联络。对方随后要求通话,并称要传送菜单。
“通话时,手机突然出现一个新图标,我以为是菜单文件就点进去看,但内容混乱打不开,我还以为是档案损坏,就直接删除。”
没想到当晚她接获朋友通知,指其WhatsApp账号疑遭盗用,并有人冒充她向他人借钱。她立刻尝试重设账号,却惊觉银行账户余额异常,登入后发现两天内出现多笔转账,总额高达 11万6700令吉。
银行未警示异常转账 安全系统遭质疑
根据洪女士报案记录,诈骗分子在10月5日与6日分批进行多次转账,单笔金额最高达5000令吉。她痛批银行系统在多次大额交易时,竟未即时侦测到异常、也未发送任何安全警示或暂时冻结账户。
行动党促银行加强监控防线
砂行动党主席张健仁特别助理江峰年在受访时指出,如今银行系统早已能自动侦测异常转账或高风险行为,但此案显示相关机制仍存在漏洞。
“在数小时内多次提款、金额又高,这理应触发安全警示或多重验证。银行有责任解释为何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他提醒民众,诈骗分子常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植入恶意链接,一旦点击并授权,就可能泄露个人资料或安装远端控制程式。
“千万别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档案或点击陌生连结,即使看似无害,也可能成为骇客入侵的入口。”
江峰年强调,他将继续协助洪女士追讨公道,并敦促银行正视客户安全防护不足的问题,给出明确交代与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