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连锁百货品牌——百盛(Parkson)在中国的首家门店“北京百盛复兴门店”,正式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业。这不仅标志着百盛在中国开设的首个据点走入历史,也意味着其在北京的最后一家分店即将熄灯,进一步反映出中国实体零售业面临的持续低迷与转型压力。
根据北京百盛于10日发布的公告,集团正在进行“积极且全面的战略转型”,对于“受限于客观条件、难以在多元消费需求中保持均衡发展的门店”,管理层经过评估后,作出了“艰难但必要”的关闭决定。
百盛集团指出,当前零售产业正经历从“商业+”到“+商业”的深层变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购物,而更看重“体验、互动与情感共鸣”。未来,集团将聚焦高品质与个性化商品服务,整合智慧科技与社交体验元素,打造新一代具标志性的综合商业空间。
资料显示,北京复兴门百盛于1994年3月开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百盛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凭借优越地理位置与高端定位,它曾是北京零售业的重要地标。以此为起点,百盛在中国迅速扩张,最多时在全国25个城市设有43家门店,涵盖多业态百货与购物中心。
百盛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并分别在港交所、马交所与新交所上市。根据其8月21日发布的中期财报,集团报告期内营收19.6亿元人民币(约11.6亿令吉),同比微增0.9%;销售额41.5亿元人民币(约24.6亿令吉),同比下降11.5%;同店销售更锐减18.4%。
复兴门百盛的歇业消息在北京民众间掀起一波怀旧情绪。许多网民纷纷留言回忆当年在那里购买商务礼品、化妆品或光顾面包房的点滴,有人感叹“又一个青春记忆下线”。
不过,也有评论指出,百盛的退场并非孤例,而是全球零售业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结果。随着线上购物崛起、消费习惯改变,传统百货业模式正全面瓦解。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整体消费趋向谨慎。根据路透社报道,今年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人均境外消费仅911元人民币(约539令吉),比去年同期下滑0.55%,创近三年来最低水平,显示经济信心与消费意愿仍显疲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