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财观念中,很多人以为“有房、有车、有高薪”就代表成功,但实际上,那些看似体面的拥有,可能正是让你陷入财务焦虑的陷阱。要真正掌握金钱,得先弄清楚——资产、负资产与消费三者的区别。

什么是“资产”?

资产(Assets)是能替你赚钱、或会随着时间升值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间能出租收租金的房子、一档能分红的股票、一枚升值的黄金,甚至是一项能让你收入提升的专业技能。
简单来说,资产就是能让钱为你工作的东西

Advertisement

什么是“负资产”?

负资产(Liabilities)则恰好相反,它会持续让你掏钱。
例如车子——每月车贷、保养费、保险、油费都在支出,而且车的价值还会逐年贬值。

许多人也误以为“自住房就是资产”。
事实上,只要你没有出租、没有带来现金流,它就属于“负资产”——因为你要不断支付房贷、地税、维修、水电、家具更换等费用。
除非你卖出或出租,否则它只是一项持续花钱的项目。

消费:钱花出去就回不来了

消费(Expenses)指的是让你获得即时满足,却无法带来长期价值的支出。
吃饭、购物、旅游、娱乐都属于消费。
这些开销固然让人开心,但钱花出去就不会再回来。

小李与小黄:两种人生的分岔口

小李看似风光——新车、名表、漂亮房子,但这一切都靠贷款与刷卡堆出来,支撑他生活的其实是消费与负资产
反观小黄,他把钱投入会“生钱”的地方——买股票、学习投资课程、提升专业能力。
结果多年后,小黄累积的资产开始替他赚钱,而小李却被账单追得喘不过气。

当中年危机来敲门

当公司裁员潮来袭,小黄仍然镇定:“即使我失业,也能靠资产撑三年。”
他的安全感来自“钱在为他工作”;
而小李的焦虑,则来自“他在为钱打工”。
这正是理财的核心差别——安全感,不来自薪水的高低,而来自资产的多寡。

不反对享受,但要有规划

理财并非要你变成守财奴。
人生当然要享受,只是要“先储蓄,再消费”。
你可以从每月收入中,固定提取20%当作“未来资产基金”,不论是投资、储蓄、买保险或进修,都算是为未来的自己存钱。

在每次花钱前,先问自己一句:

“这笔钱,是在买资产?负资产?还是纯消费?”

如果你能在每次刷卡前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已经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

上一则新闻拥有1亿丰厚存款不敢花 男子退休“每天活在地狱”
下一侧新闻巨债压垮夫妇 一家四口惊传灭门